环保领域接下来的发展,将会进入长跑阶段,不管经济模式、发展规划怎么定,创新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若非具备垄断地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需要以长远规划和点滴积累来做好创新。行业的创新在积累中产生,企业的优势也在积累中形成。
当前不少环保企业活得都不容易,大家都在咬牙坚持和寻找方向。
在市场下行和同质化竞争的双重绞杀之下,传统的打法越来越乏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创新是为数不多的方向之一。
长期以来,环保行业的创新常常是在台面上大谈特谈,而在实质上少之又少,甚至有时探讨创新会被认为是不务实的表现。
创新对很多环保企业而言很有挑战,其难点之一在于漫长,企业没有耐性、基础和信心“从长计议”。
但是,面对行业当前的变革,我们重新多角度审视就会发现,创新对于环保企业的意义和必要性已经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发展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行业竞争对硬科技、硬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各领域技术的突破和积累,新一波创新革命必将到来。
创新是件有挑战的事,但创新又在不断发生,在创新革命将变未变之际,恰是谋局布局的最佳时机。
厌氧氨氧化发展史简析
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
厌氧氨氧化技术早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微生物学的水处理创新技术,这段发展史很值得研究参考。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作详细展开,读者可通过网络公开资料了解,这里我们重点提炼其中的特征点来讨论:
对底层技术的探索始于偶发现象,最早的发现似乎是基于偶然,但背后需要有对科学和创新的敏锐度,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现象会开启一个技术流派甚至是一个领域的发展。 关键人物的突破和推进非常关键,考验科研功底以及创造力,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底层学科是微生物学和化学,可进一步分出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宏基因学等。 科研体系的支撑,从发现进入到应用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漫长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这需要一个高效的科研体系支撑。 持续不断地研究,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路径并非清晰的,中间需要几代人不断探索和迭代。 产学研的深度结合,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这是科研成果走向实践应用的关键环节。
梳理下来可以发现,这些特征在基于底层学科的创新案例中,具有很大的共性,创新孕育和发生的过程,建立在完善扎实的科研体系之上,且需要时间和积累才能带来质的突破。
长久以来,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因为发展历程短、产业基础薄、科技属性弱等因素,颇受诟病。一些名目上的微创新和伪创新,基本上是在现有的、他人的基础上鼓捣,且很多时候流于模仿,空间自然是有限的,这是行业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环保是一个需要创新的领域,且行业应用层面越往前走,就越能发觉基础科学突破的重要性。
工程产品化案例分析
模式创新:以提升效率为导向
在此背景下,“环保商业模式的固化及其变革”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
其中,工程产品化是在一些领域成为效率革命的路径,一部分工程公司率先由此突围。
这其中有3个创新的关键点值得借鉴: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创新,将长期积累的“knowhow”固化成产品。这是一条适宜很多环保企业的路径,“knowhow”是大多数环保企业上半场的核心资产,也是企业的立命之本,进入下半场这也将成为产生创新的基础,因为企业的创新场景都系在这个“knowhow”上,脱离自身优势领域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顺应时代趋势、贴近需求升级方向,环保上半场是一个粗放的时代,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都是围绕“有”展开的,进入下半场将从“有”升级为“优”,也就是要把效率和成本都考虑进来,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领域都有重做一遍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就是企业创新的方向。
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工程产品化的模式能够有效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有助于像资源化迈进。这里涉及到一个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即商业的闭环,其核心是是否真正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方案。。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获得更佳利润的过程,这其中“进行新的组合”就是模式创新。
工程产品化本质上是对传统工程模式的深度整合,将繁琐的工程过程转化成了标准化工业生产流程,将传统运营模式下围绕人产生的冗余投资进行了极大优化。
这其中暗含一条重要的底层逻辑的转变,即环保行业的定位在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化等方向延伸扩展,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的灵活转变非常关键。
当然,模式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给各行业的赋能,环保领域的产品化模式同样少不了这些底层技术的助力。
启示录
环保领域创新 4 要素
结合环保行业目前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创新要具备的关键要素:
一、以解决问题、提升效率为导向
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用户痛点,在实际应用中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看与环保行业相关的几个专业,本质上都是以应用领域来划分的,具有极强的应用属性。
因此,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均具有显著的问题导向性。
当前不少企业的困境,一方面来自市场份额的饱和,另一方面是同质化,所谓同质化是少部分的创新饱和和大部分的抄袭饱和。
畸形的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迷失了创新的方向,行业中不切实际的伪创新层出不穷,很多创新是脱离了实际问题和用户需求的自嗨。
但这并不能排除一部分真创新,关于真伪创新的一个判断准则是创新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近几年,行业中有一个现象,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的真东西对外分享,这是一个好现象,一是说明真创新还存在,二是企业的原创意识、保密意识在变强。
二、以兼容并蓄、交叉融合为路径
如前所述,环保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因此创新的产生,既要能够原创,也要能够吸收整合。
了解并能够融合各学科的技术创新是环保领域实现创新的重要路径,一些时候要用好“拿来”主义。
环境的概念延展性太强、涉及面太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领域从科研到产业的复杂,但这恰恰是这个领域的特征所在、价值所在。
环保这个领域极少出现天才、尤其是少年天才,这是因为真正的天才往往都是偏才,环保领域最稀缺和依赖的是综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
以环保智慧化方向的创新为例,一个很大的痛点是两拨人马的互相了解和沟通。大家各自都专注在自己的领域是无法交叉的,因此综合型人才是这一领域破局的关键之一。
三、以重新定义、颠覆式创新为核心
创新分两种,一种是延续式创新,一种是颠覆式创新。两种创新都很重要,但前者带来优化,而后者能够帮助企业扭转局面甚至改变时代。
实现颠覆式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是重新定义,跳出原有的框架和路径重新构思产品的形态。苹果、特斯拉都是基于重新定义的能力,实现了颠覆式创新,创造出了划时代的产品。
环保行业的上半场,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本质上是复制,复制先进经验、模式和技术,大多数创新止于浅层的延续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在环保领域的可行性在于,技术积累达到了全新的阶段,很多工艺、产品具备了重做一遍的条件。
四、以基础学科、科研体系为基础
这一条就要涉及整个基础科学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行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没有基础的突破,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随着各个领域发展瓶颈、创新瓶颈的出现,在对待基础科学的态度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重要性。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科研论文的数量上突飞猛进,但在基础科学突破的深度和质量以及体系的建设上,距世界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
创新之路漫长且唯一
存量的时代,有两条效率升级的路径,一条是整合,资产和企业层面都会发生,一条是以创新为驱动的效率升级。
环保领域接下来的发展,将会进入长跑阶段,不管经济模式、发展规划怎么定,创新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
若非具备垄断地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需要以长远规划和点滴积累来做好创新。行业的创新在积累中产生,企业的优势也在积累中形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青山产业评论,作者青山研究院。奥科环境转载此文仅出于传播信息的目的,不负责对其内容真实性进行证实;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所注明的信息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文章原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希望文章被删除,请在文章下方留言与我们进行接洽。
奥科环境是全球智慧水务领先技术方案集成商与全流程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商,承接各类流体仿真/机理模型/数据模型/混合模型的工程化应用项目,覆盖数据诊断、工艺建模、运营优化与自动控制等智慧水务全流程环节。凭借核心团队在系统建模、智能算法、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与水务运营的深度沉淀与长期积累,奥科环境在智慧水务领域拥有系统化产品布局与深厚人才储备。如您希望获得更多智慧水务与工艺建模相关资讯,敬请关注:
奥科环境微信视频号:奥科环境云讲堂
奥科环境云讲堂Bilibili主页:space.bilibili.com/397538609
奥科环境数智加云讲堂Bilibili主页:space.bilibili.com/3493144647699130
往期全球技术云讲堂回顾:
联系人 | 周先生
微信号:ALCLE_2022
邮箱:info@alclechina.com
• E N D •
奥科环境
info@alclechina.com
+86 13810730166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