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越多,改变人生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针对这段时间以来引发关注的有关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话题,2023年2月《人民日报》给出了官方态度:
而大家无论多么望子成龙,都有一半的父母要做好孩子可能没有普通高中学历的准备。
1
为什么以前也有分流,
现在却让人倍感压力?
1
为什么以前也有分流,
现在却让人倍感压力?
在 2000 年,只有 29% 的孩子能顺利升入普通高中,21% 的孩子,都去读了职业学校。剩下的部分孩子,属于其他去向。
这其实是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只有少部分人能上高中的年代,大专、职高,甚至初中生只要肯干,都有一定的机会能被求职企业顺利录取。但是在今天,用人单位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2
那些被分流的孩子,
在面对怎样的教育?
2
那些被分流的孩子,
在面对怎样的教育?
因为从小喜欢汽车,她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进入职校去读汽修专业。
上中职的同学大多数成绩不理想,学习行为习惯偏差比较大,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是比较排斥的。
想在职业学校学有所成,想在跟普通本科生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个孩子必须有非常强的韧劲和对自己专业非常多的热爱才行。
3
理想的分流,
可能是什么样的?
3
理想的分流,
可能是什么样的?
看过知乎上有个提问:那些没有考上985/211的孩子,会损失和错过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分享给大家:
这个社会,正在经历你跑步都跟不上的时代,而你可能大把时间正在荒废掉。
而读书,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圈子的方式。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由一个个的圈子组成的,圈子之间有着森严的门槛。
你在吐槽。
别人却紧紧抓住这种可贵的公平性。
你可能会在文章一开始就吐槽:现在竞争越来越大了,做学生太难了;再顺便吐槽下中国教育体制唯分数论和选拔的残酷性。但在这之前,你更应该了解下其他国家:
在美国,教育资源有一种趋势叫“世袭罔替”——父母的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今年哈佛公布一项报告:2021届的哈佛新生中,29.3%的学生至少有一位父母曾是哈佛学生,而46%的新生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可见一斑。
而那些普通非“精英”家庭的学生,即使有钱也买不进去。
对于中高考,网上流传一句话,“寒门学子,中考考将是你人生当中少有的不用拼爹看脸的公平竞争”。
所以中高考是真正诠释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制度,只要你肯努力。
读书越多,改变人生的可能性越大。
不是读书好才有出路,不是上职业学校就会被认为在混日子,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来选择自己想选择的路。
(来源:跟叶子老师学感统,教育之窗转自 | 校长派。 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稿邮箱: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稿酬说明:
请联系微信(YM050814)领取。具体参见本刊:《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我们成立《中师生家园》公众号,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具体参见《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收稿邮箱:zhongshisheng2018@163.com
欢迎中师生和教师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英语教师】交流群。入群请联系长摁下面二维码添加微信号(YM050814)”好友,并注明 “入**群”。
点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