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那个“卖肾换苹果手机”的高中生,获赔147万,现状令人唏嘘

教育   2024-09-11 22:28   河南  


许多孩子往往一见家长就伸手要手机玩游戏,孩子的自制力有限,那些能让成年人都着迷的游戏,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就更容易沉沦其中难以自拔,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

前段时间,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位14岁的女孩玩一款网络游戏,充值6万被父母发现,从家中阳台坠楼身亡。 


01

玩手游一个月充值6万元

小刘是葫芦岛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开始上网课后,平时只能周末接触手机的她有了用手机的自由。母亲把自己不用的苹果手机留给了女儿。

但她没想到,上网课的这段时间,14岁的女儿开始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中。小刘一上完课就玩这款游戏,还在游戏里充了不少钱。

后来,母亲察觉出不对劲儿,自己微信里两千多块钱只剩下28元。带着疑惑,她去查了消费记录,发现其中很多笔消费都流向一款手机游戏。

母亲觉得很奇怪,连点外卖都要“货比三家”的女儿,不太可能在游戏上花钱。于是第二天去问小刘,小刘说自己不知道,也没玩过这款游戏。

夫妻俩担心账户遭人盗刷,晚饭后便赶往家附近的银行把余款取出来,还说要报警,查查到底咋回事。到了银行查询一查消费流水单,才发现一个月来,她的银行卡在这款游戏上消费了108笔,共计6万多元。

夫妻俩在钢材市场做生意,手机里每天都有进账出账的信息,信息一多也没太留意,所以这一个多月也没发现钱被刷走了。就在夫妻俩出门后,独自在家的女儿小刘知道父母要去报警,她心里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恐慌。

因为这钱确实是她玩游戏的时候充值花掉的,她心里清楚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她隐约知道爸妈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一家人一直是租房住,换了好几个地方。正当夫妻俩还在银行为账单疑惑时,小刘给母亲发来短信:


但母亲并没有及时看到这条信息。

小刘担心父母不会原谅她,于是想到了轻生,没过多久她便从阳台跳下,跟这个世界诀别了。


02

孩子们游戏充值的钱是能要回来的

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十分揪心难受。女孩正值美好的豆蔻年华,她的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悲剧的根源在于家长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视和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

平时家长和孩子沟通较少,对家长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父母会是怎样的态度,心里堆满恐惧害怕说出来的压力,最终才走向了不归路。

虽然这个故事是极端例子,非常罕见,但孩子背着父母偷偷把钱花在充值网络游戏、打赏网络主播的新闻却屡见不鲜,在珠海也有家长面临同样的困扰。

这个月初,李女士发现银行卡突然少了1万多块钱,一查流水才知道,多笔转账都流向了同一款游戏。

李女士平时也知道自家孩子小洋喜欢玩这款游戏,在完成学业的情况下,每周末会奖励给孩子玩一两个小时手机。


但她根本没想过小洋会在游戏上消费,而且小洋平时也很乖,做什么事之前都会先跟父母商量,她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于是李女士回家后问小洋,这游戏好不好玩,玩到什么等级了,听说往里面充钱就能提高技能是真的吗?跟妈妈说你是不是也充值了,妈妈不会怪你的,只是担心钱被坏人给偷走了。

一番耐心引导下,小洋终于说出自己确实用Q币给游戏充值,但不知道这是花掉妈妈卡里的钱。

因为手机里录入了小洋的指纹,所以能轻松地用指纹支付。


得知真相后,李女士虽然气得心头火直冒,但还是压下了怒火,想想怎么该怎么教育孩子。

冷静下来后,她想起之前看到一则新闻,即将实行的《民法典》针对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打赏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给游戏充值大额金钱,在法律上相当于与游戏服务提供商签订了服务合同,这需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通俗说,未成年人充值效力待定。

家长们想要退款,应当尽量收集相关证据,及时联系网络游戏平台反映情况和沟通协商。

随后李女士拨打腾讯游戏官方电话4008812345反映情况,客服让她在“腾讯客服”公众号上填写资料信息,上传监护人及孩子的身份证、户口本照片。


李女士算是运气好的,孩子是在正规平台上充值,没过几天,审核通过后钱就都退回来了。

但是,如果孩子们的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遇到不法分子,那恐怕连《民法典》都救不了,想要退款就没那么容易了。


03

遇到这些情况想退款就难了

No.1  买游戏账号、装备

11岁的小明今年上五年级,平时空闲时候也会拿妈妈手机玩游戏。一天,游戏里有位网友向小明出售帐号,他看到帐号里的装备挺好的,买了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

于是小明加了对方QQ,并偷偷地用妈妈的微信扫描对方发来的收款码转账880元。原本是为了方便孩子学习才录入了小明的指纹,没想到孩子轻松地用指纹支付把钱转走了。

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小明还立马删除了转账记录。转账成功后,游戏帐号还没拿到,对方就把小明拉黑了,感觉被骗的小明最终向妈妈坦白这一切。


No.2 红包返利?处处是陷阱

12岁的小莹玩手机时在群里看到一则能“赚钱”的广告,充值100可返还888元。小莹想试试“福利”真假,正好拿着妈妈的手机,也知道支付密码,于是用妈妈的微信给对方转了100元。

没想到对方称帐号存在风险,无法给返还金额,并让她把微信里的钱都转给对方来解封帐户。

小莹担心妈妈发现会生气,于是赶紧按对方说的把微信里的1200多元都转过去。然而对方说还不行,最后不得不把真相告诉妈妈。

No.3 同学、好友出事儿了急用钱

初二的小琪最近在QQ上收到同学求救,说她在医院急用钱,要用微信付款,但微信里没钱,她想先把钱转到小玉银行卡,然后小玉再微信转给她。

小琪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很好,一想到救人要紧,没多想就答应了。因为小琪没有手机,也没有银行卡,所以去请姐姐帮忙。

很快对方发来转账截图,显示1800元已经转到姐姐的卡上,但姐姐一查银行卡根本没到账。

察觉不对劲的姐姐立马打电话给小琪班主任核实情况。班主任跟那位同学家长联系后,发现是同学的QQ被盗了,那张转账截图也是假的。

以上都是骗子最喜欢用在孩子们身上的套路,一旦被骗,想要骗子主动退款那就难咯。这些手段虽然都不算高明,但因为孩子们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就深陷其中。

这也提醒了家长们,教育不能只有知识文化的输出,防骗教育同样不可缺位。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训孩子,这个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各位家长们,你们也不想辛辛苦苦好几年,孩子一玩手机回到解放前吧!

所以,家长们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另外还要学会跟孩子多沟通,聆听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自控能力。

今日话题:你是如何有效约束孩子玩手机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 公众号: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仅代表作者自己观点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m050814或Yf131125

收稿邮箱: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稿酬说明:

请联系微信(YM050814)领取。具体参见本刊:《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我们成立《中师生家园》公众号,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具体参见《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收稿邮箱:zhongshisheng2018@163.com


欢迎中师生和教师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英语教师】交流群。入群请联系长摁下面二维码添加微信号YM050814”好友,并注明 “入**群”

点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金陵英语
《金陵英语》愿与您一起关注英语学习与教育,是教师和家长教育路上的好帮手。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