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第一位女状元,语文差1分满分,如今竟过成这样……

教育   2024-11-04 00:26   江苏  


2024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一个多月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高考无疑是一座大山,更是人生的分水岭,在高考之后多少人失意又有多少人得意。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付出,希望能够在高考的时候一鸣惊人,成功的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来的人生路会更加轻松。


对于每一个学子而言,高考无疑和古代的科举制度一般,学习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待到金榜题名的时刻,也就是他们命运改变的那一刻。

高考不仅仅是一次区别学生能力的考试,更是人生的第一道大门,只要跨过去就是一个辉煌的明天。

我国从隋唐制定了科举考试开始,就有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手段,虽然在近代因为战乱和纷争,导致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荒废了多年,但建国之后高考制度就又一次恢复。

然而在1966年我国取消了高考制度,因为在当时高考并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在那个时代到处可以看到知青下乡的活动,城里长大的孩子接受农村的劳改,体验生活。

直到1977年高考的政策才再次发生了改变。

对于广大学子而言1977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一年停滞了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在欢呼雀跃声中他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高考,这一年有500万学生参加了考试,然而录取人数仅仅30万人。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学红一举拿下这一年高考的第一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女状元”。

“第一女状元” 

高考改变了一个乡下女孩的命运

刘学红父亲是一名铁道兵,虽然小时候经常搬家居无定所,但刘学红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一直以来她想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然而在1976年高考中断了,没办法不能上大学的刘学红甚至被迫下乡当起了知青。

虽然到了乡下做知青但她从来没有选择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最终在高考恢复的时候她通过村里的推荐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但自己物理系的名额分给了生产队长的女儿,因此她的大学梦擦肩而过。

但是她始终不放弃,好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刘学红终于等来了枯木逢春的时候。


在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年,她就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成为当年的文科第一女状元。

虽然1977年的高考破例在冬天举行,但对于刘学红而言那个冬天却如同春日一般温暖。

因为多年没有举行高考,很多人早就放弃了,因此这一年考试的人质量参差不齐,好在高考的题目也不算难,语文分值占比比较重,因此在参加完高考之后她就回家等待结果。

结果出来她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事后才知道她当年语文差一分满分。

在后来的采访中刘学红十分坦然地说“感谢高考”,的确如果高考一直不恢复,她将错过更加精彩的人生。

现状如何 
47年后,昔日的高考状元怎么样了?

当年刘学红选择了相对冷门的新闻专业,她希望能在文学上发挥自己的长处。
因此她格外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并且决定将精力花费到这一门功课中。

大学四年她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在大学毕业后就去了中国青年报报到。
从记者到主编,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拼搏着,在中青年她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跟随者时代的发展,让中青年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资源,为当代的青年人提供了更加健全可靠的网络媒体。

在她的回忆中,依旧能够感受到她真心的感谢,甚至在提起1977年时还忍不住颤抖,她说自己就是当初的幸运儿。
然而,每一个幸运的人都是因为坚持的努力和付出才迎来最后收获的机会。
因此她不遗余力的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最大的能力,在2000年更是成功的抓住了互联网腾飞的羽翼,让中青年成为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多元化网站。
此时的她因为能力出众已经成为了中青年的主干力量,在中青年身兼数职,不仅是总经理更是创业研究中心的主任。
现如今的刘学红已经退休安享晚年,但是她的付出和成就始终定格在那里,国家成就了她,她成就了中青年。
直到老去她依旧感谢当初的高考,让她拥有了拼搏的机会,而不是留在农村一辈子干农活。

在刘学红当时参加高考的年代里,她的大学文凭可是分量十足的敲门砖,更何况是北京大学这样的最高等学府了。
国家恢复了高考,彻底改变了刘学红命运。
高考无论发展在什么时候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虽然现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于分数十分看重,甚至已经发展成了为了高考而努力模式。
但高考依旧是最公平的大考,能够通过高考金榜题名的学生依旧是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变迁,谨记这样一句话,知识永远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只要足够努力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 公众号: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仅代表作者自己观点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m050814或Yf131125

收稿邮箱:

zhongshisheng2018@163.com

稿酬说明:

请联系微信(YM050814)领取。具体参见本刊:《教师文苑》征稿启事

《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我们成立《中师生家园》公众号,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具体参见《中师生家园》征稿启事

收稿邮箱:zhongshisheng2018@163.com


欢迎中师生和教师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英语教师】交流群。入群请联系长摁下面二维码添加微信号YM050814”好友,并注明 “入**群”

点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金陵英语
《金陵英语》愿与您一起关注英语学习与教育,是教师和家长教育路上的好帮手。感谢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