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冯宗敬,介绍2024年全省金融运行主要数据及支持经济发展相关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处长聂蕾,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常晔,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张颖,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李兴坚。
新闻发布会现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卢莹
发布人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 冯宗敬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处长 聂蕾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常晔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 张颖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 李兴坚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新闻发言人冯宗敬
冯宗敬: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力支持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重点领域信贷支持稳固有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各项存款、贷款保持平稳增长
一是各项贷款平稳增长。落实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组织开展“网格化”扫街式融资对接,指导银行机构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提升项目储备转化率,努力保持贷款总量平稳增长。202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全年新增贷款1506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住户贷款余额7536亿元,同比增长7.1%。
二是各项存款同比多增。202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全年新增存款2177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其中,全省住户存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年新增住户存款1768亿元,住户存款新增量占各项存款新增量的比重超过八成,仍是全省存款增长的主力,反映出居民“多存少花”倾向仍然较为明显。
二、信贷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
一是对第二产业支持力度加大。围绕“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两新”等部委清单内项目,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贷款快速增长。2024年末,全省第二产业贷款余额7219.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822亿元,同比增长17.2%,特别是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3.9%,较上年末提升8.2个百分点。从贷款增量来看,去年全省第二产业贷款新增814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54%,占比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近三年,第二产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逐年提升,为我省“强工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稳步增长。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全省交通、水利、新能源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国家区域战略实施。2024年末,全省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9718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贷款余额2276亿元,同比增长20%。
三是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增量占比大幅提升。深入开展“贷动陇原·惠企利民”融资对接提升行动,组织银行与所在地协会商会、社区街道、市场园区对接走访,开展首贷培植,推广随借随还、线上信用类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质效。2024年以来,全省银行机构在各类市场、园区开展融资对接超2万次,对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33万户。2024年末,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6.41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528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新增505亿元,增量占比高达95.6%,较上年末提高56.2个百分点。
四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强化。在全省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32个示范工程任务清单,推动涉农金融产品、服务渠道、业务流程数字化升级。深入开展“一县一业一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提升行动,创建示范县21个,金融机构向22万户农户发放特色产业链贷款206亿元,助力乡村产业拓规模、增效益。202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318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农户贷款余额3102亿元,同比增长11.35%。
三、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持续加强全省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切实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有效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去年,全省新发放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71%和4.38%,同比分别下降0.65和0.54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处于历史低位。发挥好房贷利率定价机制作用,缩窄新老房贷利差,有效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去年四季度,全省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3.38%,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紧紧围绕人民银行总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着力支持全省重大战略实施,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金融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去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请问,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在我省落实效果如何?今年在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面有何考虑?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处长聂蕾
聂蕾:
2024年9月24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降准降息、金融支持房地产和稳定资本市场等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政策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迅速行动,全力推进各项政策在甘肃落地,取得良好成效。
一、落实好金融增量政策,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加快推动降准、降息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及时将降准增加的可贷资金尽快转化为信贷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2024年,全省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861.8亿元,同比多发放87.9亿元。推动辖内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增量扩面,已累计提供激励资金1.01亿元,有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普惠小微等领域。推动政策利率下行效果充分传导至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4年四季度,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2%,环比上季度下降0.16个百分点。
二、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
一是批量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指导法人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实施批量调整。全省共有2652亿元存量房贷完成利率下调,平均下降30个基点,惠及全省近90万户家庭、270万人,每年可减少利息支出约16亿元。政策调整以来,全省居民提前还款现象有所缓解,2024年12月提前还款金额较年内高峰下降40%。
二是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全省各市州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15%,居民购房门槛显著下降。11月以来,全省个贷首付比例稳定在26%左右,较年内高点下降4个百分点,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三是继续实施好两项阶段性房地产金融政策。指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金融16条”和经营性物业贷款两项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对全省107.61亿元存量房地产开发贷款实施展期,累计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23.07亿元。
四是推动“三大工程”项目融资落地。指导金融机构用好5000亿元新增抵押补充贷款额度、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政策,为全省“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2024年,金融机构向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专项借款授信54.06亿元,发放4.48亿元;发放两笔“平急两用”项目贷款1.5亿元。
三、用好新创设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与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成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作专班,指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向省内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开展政策宣传,做好意向摸排和项目对接工作,加快推动政策工具落地。目前,金融机构已与三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签订了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超4亿元。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推动金融增量政策以及各项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一是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督促指导银行机构围绕“两重”“两新”等国家重要部署和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信贷增长点,充分满足有效信贷需求。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与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源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是继续引导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坚决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引导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持续引导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
金融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常晔
常晔:
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是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聚焦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产融对接、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能力四个重点,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质效。
一是不断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联合省委金融办等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巩固提升绿色金融专项行动、绿色金融深化年活动成效,连续第三年组织开展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年活动,统筹推动全省绿色金融纵深发展。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投融资项目库入库指南》,在全国率先筹建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投融资项目库;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气候投融资政策,构建全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截至202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向17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发放贷款58.16亿元。
二是积极促进绿色产融高效对接。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支持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600亿元,居全国前列。发挥绿色金融评价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部门合作,优化完善全省绿色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截至2024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4216.38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余额1921.56亿元,是2020年末的3.2倍,为我省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三是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荣获“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兰州新区“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荣获“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案例”。鼓励全省13个市州开展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天水市升级转型金融支持目录,持续推动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更新和融资对接;张掖市大力推动“林业碳汇质押+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增量扩面;嘉峪关市积极开展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使用;庆阳市落地全省首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贷款,助力能源产业低碳转型;陇南市加快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CCER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双挂钩贷款等全国首单类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陆续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色。
四是巩固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能力。积极探索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更优路径,甘肃省金融学会在全国率先设立新能源金融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二委一中心一实验室”的绿色金融智库体系,通过聚合职能部门、金融系统、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主流媒体等各方资源优势,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为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广应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项目储备和融资支持,推动兰州新区、各市州和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绿色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为全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绿色金融服务。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征信管理处副处长张颖
张颖: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按照“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深入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征信领域三类平台推广应用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能力,积极探索征信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陇信通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指导建设的省级地方征信平台,自2020年上线以来,在信息共享、征信增值、融资撮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我们指导平台运营机构进一步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推动平台向市州和县域延伸,全年新增注册认证企业4.56万户,新增查询74.15万次,新增融资800多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获贷金额占比超七成。去年年底,陇信通平台完成了与甘肃信易贷等4个省级平台的整合,平台在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方面的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二是提升供应链融资便利性。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搭建的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我们加大平台的推广应用,截至2024年末,已推动金川集团、蓝天集团等省内重点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形成全流程线上应收账款融资链条32条,促成全流程线上融资23.4亿元,90%以上为中小微企业。其中,去年11月,金川集团中征平台供应链融资业务成功入选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三是借助资金流信用信息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流信用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可以直接用来衡量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中小微企业最优质的信用信息。为了探索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开发建设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于2024年10月上线试运行。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第二张“经济身份证”,可以帮助银行更加全面准确掌握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便利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缺乏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企业提供信用贷、首次贷等融资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截至目前,我省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已接入平台,通过平台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286笔,为40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075万元。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大力推广应用征信领域金融基础设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提供有效助力。一是继续发挥地方征信平台作用,有针对性地拓展优化平台服务和功能,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创设特色应用场景服务专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二是加大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用,推动更多核心企业接入中征平台,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扩大中征平台业务范畴和场景应用,盘活更多中小微企业动产资源。三是加大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推广力度,有序开展法人金融机构接入工作,采取积极宣传、案例分享、经验交流等措施,大力拓展资金流信用信息应用场景,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和覆盖面,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除此之外,我想借此机会,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征信修复”行业乱象进行说明。近年来,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利用信息主体不了解征信法律法规和想要改变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打着“征信修复”的幌子,骗取他人敏感信息、实施诈骗、非法牟利,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信息与财产安全,也损害了征信系统客观公正的形象。在此郑重提醒:凡是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任何打着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申诉”的幌子收取费用都是诈骗!请广大群众通过征信异议、征信投诉、司法诉讼等正规渠道依法维权,谨防“征信修复”骗局!
兰州晨报记者现场提问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国际收支处处长李兴坚
李兴坚:
202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立足服务甘肃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责主业,聚焦稳外资、稳外贸中心任务,坚持促发展、防风险两手发力,持续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推动外汇支持经济发展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为甘肃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外汇市场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外汇形势方面,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一是涉外收支总额为近十年最高水平,与全国形势保持一致。2024年,全省跨境贸易投资更加活跃,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总额158.54亿美元,为近十年最高水平,较2023年增长26.19%。二是外汇市场预期和交易总体平稳。2024年,甘肃省内外汇市场主体汇率预期总体稳定,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全省银行结售汇总额119.55亿美元,同比增长28.63%。
在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外汇便利化政策惠企利民效应持续释放。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落实提质增效,将更多优质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试点,实现贸易外汇资金的“秒申请、分钟办”。截至2024年末,全省试点企业63家,累计收付汇32.7亿美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1/4。引导银行提高资本项目业务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更好支持企业“走出去”。2024年末,全省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办理金额295.9万美元。拓宽个人用汇便利化试点范围,覆盖大专院校和企业等主体38家,海外员工用汇更加便利。落地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下放银行办理新政,压减外贸企业业务办理时间,惠及外贸企业221家。强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银企融资对接”新场景成功落地,业务金额近2000万美元,拓宽了外贸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企业汇率避险服务工作进展明显。出台实施《推进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指导甘肃银行和兰州银行2家法人银行开展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金融机构外汇服务半径得到延伸。指导银行建立重点涉汇企业名单、汇率避险未办户名单和汇率避险首办户名单“三个名单”,着力优化汇率避险服务供给,帮助涉外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2024年,全省外汇衍生品累计签约额2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倍,外汇套保率17.68%,同比增长6.65倍,新增套保“首办户”71家。
三是境外来甘人员外币兑换服务不断优化。制作发布中英文《境外来甘人员外币兑换服务指南》,提升相关政策触及面和知晓度。拓展外币兑换渠道,加大机场、星级酒店、繁华商圈、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等重点领域外币兑换设施供给,2024年,全省新增78家外币代兑点和6台外币自助兑换机,实现全省14个市(州)、两个国际机场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
四是外汇市场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坚持严监管、零容忍,重拳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跨境金融行为,查处非法买卖外汇案件多起,处置非法网络炒汇平台举报信息多条。强化对银行、涉外企业和居民个人跨境资金交易的事中事后监管,有效维护了全省外汇市场安全稳定。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将锚定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服务开放和防范风险,以更有力、更有效的外汇之治、外汇之为,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增强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供给、提高外籍来华人员外币兑换服务质效、筑牢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安全屏障,为推动甘肃涉外经济发展贡献外汇力量。
来源:甘肃发布(ID:gansu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