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张家川县刘堡镇反季节乌龙头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反季节乌龙头试种成功,宛如在冬日里绘就了一抹独特而盎然的绿意。
刘堡镇窑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介绍道:“我们精准锚定冬季养生市场需求,巧妙运用温室大棚结合先进技术,开展反季节乌龙头的人工培育,最大程度留存了其天然营养价值。凭借对温度、光照与湿度的精确调控,乌龙头于大棚中茁壮生长,市场前景极为可观。当下,鲜嫩乌龙头每斤售价可达60元,高品质的3斤装礼盒能卖到180元。日光温室大棚总计栽植20万株反季节乌龙头苗木,预计春节前便可上市,产量约7000斤,销售额有望达到40多万元。”
近年来,刘堡镇全力推动乌龙头产业蓬勃发展,持续拓展种植规模,还成立了乌龙头研究发展中心以及种植协会,专注于种植、加工、贮藏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在中煤集团的有力帮扶下,新建的乌龙头茶叶加工厂和1200平方米的高标准反季节栽培日光温室已正式投入运营,为乌龙头的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了坚实保障,注入了强劲动力。
刘堡镇人大主席汪富平表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乌龙头产业,我们坚持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之上,并着手在窑儿村建设50亩育苗基地。与此同时,在川区蔬菜产业园规划布局蔬菜大棚,规模化推进反季节乌龙头种植,持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助力前行。”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刘堡镇窑儿村积极探索,推行“合作社 + 家庭农场 + 个体户”的多元发展模式,引导村民以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合作社,由党员率先垂范开展种植,带动农户参股经营,全力开展各类技术试验,使得乌龙头种植效益显著提升。当前,全村人均种植1亩、户均4亩,乌龙头产业已然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
张家川乌龙头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为张家川乌龙头的销售开启了广阔前景。刘堡镇作为全县乌龙头产业的核心产区,以窑儿村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全镇种植面积已突破七千多亩,乌龙头产业已成功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刘堡镇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加大对乌龙头产业的投入与开发力度,深度拓展产业链条,让乌龙头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的关键支撑力量,引领农民稳步迈向持续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来源:张家川发布(记者:张瑜 马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