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乘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而过后,不少人都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
这不,在1月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80后”航天员乘组返回后首次亮相。
那在这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之中,三位航天员在干什么?
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的确,大部分人大家看到的中国空间站相关性的消息,都是来自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的。
返回2个多月!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才亮相
的确,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这3名航天员才公开亮相,他们在做什么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封闭式恢复”。
由于3名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期间,受到失重环境的影响,航天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液头向转移、骨骼肌萎缩和骨钙质流失等变化。
就如大家看到的我国航天员执行任务期间,出现了意外的“变胖”,这就是因为太空失重环境带来的变化。
而在返回地球之后,要使得航天员恢复到适应地球失重环境的状态,就需要协助航天员进行恢复。
所以,在封闭式恢复期间——也就是返回后的2个多月的时间之中,我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就在做这样的事情,而且从综合性的阶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隔离恢复期,3到4周,主要是促进航天员生理功能的基本恢复
第二阶段是疗养恢复,4到5周,主要是促进航天员身心的全面恢复
第三个阶段,为期3到4个月,就是让航天员逐步进入各种任务训练阶段。
最后再后恢复半年,有一个全面综合的检查和评估,确定航天员最后要转入任务训练阶段,然后为后续的任务做准备,那么才算结束。
而具体的恢复时间是跟我国航天员乘组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些航天员乘组恢复周期可能更快一点,有些可能会更慢一点,反正时间是不定的。
所以,返回2个多月!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才亮相,这时间其实也不算长,只是大家可能感觉很长时间了,但这都是正常的流程。
而且,我国每一个乘组在执行任务回来之后,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大家不要惊讶就行。
2025年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之后,也会这样,对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来说,在2024年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预计在2025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返回,整个任务周期大约为6个月的时间。
同样,上面也给大家说了,在他们返回之后,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我国航天任务之中最为常态化的事情。
下面我就针对神舟十九号的重点任务之一,再来说明一下。
神舟十九号乘组将二次出舱
没错,对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乘组来说,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完成了首次出舱,并且在首次出舱任务之中,还创造了一项历史。
那就是长达9小时6分钟的太空出舱任务,打破了美国此前保留的8小时56分纪录,成为了全球单次出舱任务之中的历史之最。
当然,在这么长的时间之中进行太空出舱任务,也是大考验,主要就是两个点:
第一点、在出舱过程之中,对中国航天技术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我国舱外航天服的要求,这是支持我国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关键,按照理论上来说,我国舱外航天服单次支持的时间为8小时。
不过,在8小时之外,还可以支持1.5小时额外时间和返回时间半小时。
所以,我国其实首次出舱任务,执行了9小时6分钟,是我国对舱外航天服的全新考验,是达到了一个新的使用界限,这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舱外环境复杂,对我国天地配合监控具有考验性,大家都知道,在出舱活动之中,我国航天员执行任务,还受到舱内航天员,地面工作人员等全面配合,而舱外的环境非常复杂,受到高辐射,大气离子等波动性影响。
同时,还有太空碎片垃圾等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必须做到时刻的关注,这样确保任何一个环节不出问题,这样也才能够让我国航天员顺利完成出舱任务。
所以,这两大考验对我国来说,在第二次出舱任务之中,也将会呈现出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按照我国计划,的确将进行第二次出舱任务,但具体的时间节点,我国还没有公布,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第二次出舱又会带来什么惊喜,的确也是很多人比较期待的。
有可能女航天员王浩泽出舱
没错,对于第二次任务来说,我国女航天员王浩泽可能执行出舱任务,而她一旦出舱,我国又将创造一项历史。
那就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以来,第三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
同时,她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出舱之后,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出舱的航天员,这都是具有标志性的。
其次,女航天员王浩泽由于是我国第三批次的唯一女航天员,也将是我国第三批次之中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
所以,一次的女航天员出舱,将创造多个历史性的成就,这也是我国空间站任务之中,再次书写历史的时刻。
当然,无论是出舱任务干什么,但最为关键就是完成安排性的任务,这对推动我国空间站的未来发展,建设等具有帮助。
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这一次我国航天员出舱可能还是会执行舱外防护措施的提升,在第一次之中也执行了,神舟十八号乘组也执行了。
所以,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执行,并且也是为了推动我国空间站的安全系数。
在未来再次遭遇到太空微粒撞击的时候,这些防护装置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对我国空间站的影响,提升其使用周期,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