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1988年,当代诗人海子坐火车经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时,用“荒凉”二字写下了对德令哈的印象。36年过去了,如今的德令哈早已不是“一座荒凉的城”。以“生态立市”为战略,德令哈大力建设生态环境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为底蕴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德令哈的一抹亮色,戈壁旧城换新颜。
11月5日一大早,穿好印有“园林绿化”字样工作服的园林管护员胡海明来到德令哈市马头琴桥附近的路段及河道除草。作为德令哈市园林站河东片区的组长,每日开展绿化区巡护管护工作是胡海明的日常。
德令哈市国土总面积为2.77万平方公里,涉及10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7904.38平方公里,占德令哈市国土总面积的28.53%。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到德令哈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同时对柴达木盆地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当了8年园林管护员的胡海明自然也一清二楚。
“我20岁就在德令哈市参加工作,如今已经在这里30年。30年前的德令哈,河边基本都沙漠化了,春秋风沙大得很,树木年年补种补栽。”谈起对德令哈的最初印象,胡海明依旧历历在目。近年来,德令哈市增绿提质,营造优美环境,提升精细化管养,逐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形象品位快速提升。现在,绿水青山是胡海明对德令哈的形容。
浇水、割草、巡护绿地树木、防火……一天即便是骑着电动三轮车巡护,胡海明的微信步数也能达到两万多步。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平凡的,但胡海明觉得工作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充实的。和他一样,德令哈市园林站还有上百名园林管护员,每日奔走在城市绿化美化的路上。
绿化工作虽然只是种树木花草,但如何种好它们并保证成活率,在栽种的过程中都有一定讲究。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科技术员马皓说,德令哈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少雨多风、年平均气温低,温差较大,在这里种树栽花比其他地方要困难一些:“我们需要找到适应高寒耐旱的植物,先栽种在苗圃基地。如果长得好,再移植到街道、公园等地方。”
马皓说,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近几年,德令哈以打造水清景美的巴音河两岸绿色景观群,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先后在河道两岸种植了乔木和花灌木及各种高原适生花卉,建成中心广场、民族活动中心绿地等13处。同时,对柴达木路、昆仑路、新源路、都兰路等32条路段进行高标准绿化,形成了河北杨、新疆杨、白榆、丁香、榆叶梅、刺梅等树种为主各具特色的街景。公园、广场等地都种植了虞美人、波斯菊、万寿菊、鲁冰花、干柴牡丹等。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这是德令哈市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想要达到的效果。今年以来,依托林草重点工程项目,德令哈市全面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公益林保护、城市绿化及防沙治沙等项目。据统计,2024年德令哈市森林覆盖率为1.5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34.6%、湿地面积保有量18.06万公顷、国家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5.56%、草原面积149.66万公顷、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
一座绿城出荒漠,一条巴音河穿城过。锚定“生态立市”的目标,德令哈正逐“绿”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