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居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加,不规范停放、飞线充电等一系列“乱象”也随之而来,为社区消防安全埋下隐患。
常态化巡查机制、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针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难题的破解,地方天园居民区携手多方力量、群策群力,陆续探索出一系列“破题”的可行路径→
01
追根、溯源
从源头“破题”!
地方天园小区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常住人口约1200人,小区内多个楼栋设有架空层,原本是为了增强小区景观通透性、提升居住品质的公共空间,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被大量占用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区域,成为了社区消防安全隐患的“温床”。
为解决这一顽固难题,期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楼组长、志愿者持续为居民普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乱停放易造成的危害等,并积极引导居民将停放在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到指定点位去,但都收效甚微。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三驾马车”多次召开红色议事厅联席会议、党员会议、楼组长会议、志愿者工作会议、居委班子会议等,广泛听取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居民代表、电动自行车车主、社区民警、居委班子成员等各方意见,追根溯源寻问题、“急难愁盼”尽早解。
会议图集
“车库停车位不够不说,充电桩也是供不应求,那我们车主只能找空地停车充电了。”“地下车库上下坡的宽度太窄了,推着电动自行车下去要十分小心,不然怕是会摔跤。”期间,居民区党总支还借助“四百”大走访这一契机,问需于民、锁定发力点,为后续破解社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难题指引方向。
02
扩容、增设
为便利“续航”!
想要破解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难题,扩容停车位和增设充电桩“迫在眉睫”。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居民区党总支决定将7号楼的地下空间改造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点位。
期间,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三位一体会议、各类社区骨干会议等,就施工方案的优化完善进行充分讨论的同时,切实结合居民诉求,力求将7号楼的地下空间改到居民的“心坎上”。
据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萍回忆,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指导下,7号楼的地下空间将在原8号楼70个充电桩的基础上,新增60个充电桩,并配备消防喷淋、警报器、照明设施等设施设备,全方位把好“地下安全关”。
7号楼地下空间改造后
考虑到8号楼非机动车库坡道宽度不利于推行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在7号楼地下空间坡度施工时,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同施工方沟通,将地面车库入口至地下空间的坡道改造成更适宜车主推行电瓶车的坡度与宽度。
坡
度
改
造
7号楼地下空间坡度改造后
在地下空间施工改造期间,“三驾马车”紧密协作,实时跟进施工进展情况,监督工程质量、确保7号楼地下空间改造能够顺利、高效地完成,为小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善与便利。
目前,7、8号楼地下停放点的设施设备完备,安装充电桩共计130个,能够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03
常态、长效
让安全“满格”!
7号楼地下空间的打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题,小区内架空层处的电动自行车停放数量虽有减少,但仍是不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重灾区”。
地下空间施工完成后,“三驾马车”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并做好定期巡查与整治工作。针对不规范停放现象严重的架空层区域,“三驾马车”采取硬隔离措施:居委会联合物业在小区各门栋、信息栏等处张贴通知,拟对架空层出口台阶进行移除、恢复安装栏杆,并对架空层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僵尸车等进行整治、清理。
架空层出口处安装栏杆
清理架空层电动自行车
架空层整治前
架空层整治后
目前,7号楼和8号楼2个楼栋的高层架空层已无电动自行车停放,剩余小高层的架空层处电动自行车停放数量大幅减少。同时,为推进电瓶车消防安全的常态长效管理,除了定期一周两次巡查之外,“三驾马车”还通过党员、楼组长、平安志愿者、第二梯队等社区骨干的力量,不断引导居民在7、8号楼的地下空间进行电瓶车停放与充电。
此外,居委会与社区民警积极向各类人群宣传电瓶车消防安全,并动员大家对身边的违规停放等情况进行劝导,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社区安全治理,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有序。
常态巡查
未来
长寿路街道将充分整合
辖区优质资源
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消除安全隐患
完善社区功能
不断优化居民区人居环境
打造安全、和谐、幸福的平安社区
供稿:地方天园居民区、党群办
点击以下图片阅读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