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青年,从来不是时代洪流中的匆匆过客,而是肩负使命、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在近代物理所,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在担当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面貌。我们特别推出专栏——《青年说》,展示青年风采,倾听青年心声,凝聚奋发向上的力量。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周旭
1991年出生于山东泰安,现为近代物理所核物理中心储存环核物理室青年研究员,从事储存环质谱术研发、原子核质量测量及相关核天体与核结构物理研究工作。
2014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进入近代物理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青年研究员。
获奖情况
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21年度近代物理所青年科技人才奖优秀奖。
2021年全国核反应会议优秀报告奖。
2016-2021年先后五次获评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代表性工作
原子核质量测量,尤其是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测量,一直是世界核物理前沿热点研究课题。利用系统且精确的原子核质量数据,人们能够探究原子核存在极限、检验原子核的同位旋对称性、揭示原子核壳层结构的演化规律等。此外,原子核质量数据也是模拟天体环境中核过程的关键物理量,对于理解爆发性天体现象和宇宙中的元素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周旭自2014年加入近代物理所质量测量团队以来,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 作为核心骨干,与同事们合作确定了新型储存环质谱术的原理和技术方案、建成了双飞行时间探测器系统,负责研发了高精度测量储存离子速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开发了实验数据处理的软件包。在此基础上,所在团队成功研发“磁刚度识别等时性质谱术”,该新型质谱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短寿命、低产额原子核质量测量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ccelerators and Beams》(第一作者,“Editors’ Suggestion”亮点工作)《Physical Review C Letter》(第三作者)与《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第二作者)。
2. 利用新型质谱术,负责完成首次针对未知核的测量实验,首次得到Zn-57、Ge-62、As-64、Se-66和Kr-70的质量。利用新的质量数据,团队发现中子星表面热核过程在Ge-64附近变得更加缓慢,中子星致密性约束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次发现奇奇核与偶偶核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能存在奇异的分叉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第一作者)与《Physical Review letters》(第三作者)上。
科研就像在跳舞
接到邀请去写写感触,其实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自从2014年入所,一晃快十年了。但其实当初加入质量测量团队,仅仅是个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