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林间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大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东南印度洋脊山脉与邻近双热点作用的动力学机制,成果以“Interaction of Kerguelen and Amsterdam-St. Paul Dual Hotspots with Southeast Indian Ridge”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上。
大洋中脊为环球海底火山链,全长五万多公里,是太阳系行星中最长的火山系统。而“热点”源于地球深部,引发高温地幔热柱上涌,造成诸如夏威夷岛火山喷发等现象。洋中脊与热点是地球表面火山活动的两大主要形式,共同塑造了地表形态。研究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对人类了解地球内部运行规律与全球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利用超算以及国际先进的三维动力学模拟平台,重现了地球深部地幔流动的热力学物理过程,定量揭示了大洋中脊-热点相互作用对海底岩浆产生、海洋地壳形成的重要作用(图1)。研究发现,洋中脊-双热点相互作用可能造成了东南印度洋脊地壳明显增厚。同时,较小热点(阿姆斯特丹·圣保罗)的地幔流可能被较大热点(凯尔盖朗)所吸引(图2)。这些新发现为认知地球海洋板块规律提供了新见解。
南方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罗怡鸣为论文第一作者,林间、研究教授周志远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旭博、张帆、张锦昌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陈瀚。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4.119088
本文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官网,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分享优秀科研成果,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更多详情和引用,请参考原文,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END
样品袋, 地质锤, 硬度笔, 记录本, 放大镜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