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玉开价60万,砍价三个月,最后65万卖了!

乐活   2025-02-04 06:01   广东  

咱今天唠唠玉石买卖圈里那些让人笑到拍大腿的事儿。有个玉友,在市场一眼瞅见块和田美玉,那眼神瞬间就被勾住了,挪都挪不开。一问价,60 万!这玉友觉得价格高了,想着大展身手砍砍价,这一砍,好家伙,整整砍了三个月,结果让人惊掉下巴,成交价 65 万!他还自我调侃:“再砍下去,估计得给老板倒贴钱啦!”

另一位玉友也不遑多让,看中一块玉,老板报价十万。玉友心想砍价秘诀 “对半砍” 准没错,张嘴就喊五万。结果呢,老板直接像赶小鸡似的把他轰出店门,那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还有位,碰上一块五万的和田籽料,成功砍到三万,美滋滋以为捡了大便宜,可回家路上越想越不对劲,总觉得自己像被精明的商家套进了 “温柔陷阱”。

为啥会这样呢?在玉石这行,真假的判断标准就像神秘莫测的外星密码,没有专业知识根本破译不了,所以大伙只能开启 “怀疑论” 模式,看啥都像假货。买块玉,心里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忐忑不安,总想着找行家帮忙掌掌眼。

说到玉石价格,外行人那是一头雾水。他们觉得和田玉不就是块石头嘛,价格肯定是玉商看着心情定的。再加上 “黄金有价玉无价” 这句话,更是让他们坚信价格没个准儿。可实际上,和田玉定价有它的 “潜规则”。

籽料和山料价格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就好比自行车和摩托车,能一样吗?俄料比和田产的料子便宜,就像普通零食和进口零食的价格差异。白度更是关键,脂白和二级白,价格就像坐了火箭和慢悠悠的牛车,差距明显。外行人不懂这些门道,看着都差不多,自然想不通为啥价格天差地别。

砍价这事儿,在玉石交易里就像吃饭用筷子,再正常不过。对很多人来说,砍价是种乐趣,无关钱包厚薄。要是不砍价,那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但对玩玉新手来说,砍价就像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步步惊心。

新手们可以多去几家店溜达溜达,货比三家嘛。这就好比逛商场买衣服,多试几家才能找到最合身的。要是拿着三四百块钱,想买价值上千的玉,卖家肯定会像看怪物一样看你,谁也不想做赔本买卖呀。出个合适的价,既是对商家和商品的尊重,也是给自己眼光点赞。

交易嘛,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你拿到心仪的美玉,商家也赚到合理利润。就算心里清楚成本价,也得给人家留口汤喝。说不定这次让人家赚了点,下次有好货人家第一个就想到你。

但要是遇到那种夸大成本、漫天要价的商家,买家就得像聪明的侦探,根据自己了解的行情和经验,判断这玉值不值得买,怎么砍价。说到底,砍价这活儿,靠的是眼力和经验,最后能不能成交,还得看双方有没有诚意,就像交朋友,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

阅读 10万+

正说玉石
关注我,带您了解玉石、宝石、和田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