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森林四库”全面开建两月 来看各地实践

时事   2024-11-24 10:36   四川  

蓄水于山、藏粮于林、摇钱于树、固碳于木。今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森林四库”建设,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两个月来,四川各地聚焦森林的“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如何真抓实干?又有哪些进展?记者走进多地进行了探访。


“森林是多元功能和多重价值的集合体,‘水、钱、粮、碳’分别阐释的是森林的四大功能,库则意味着充沛、丰盈、可持续。”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以下简称“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水库和碳库是森林的基础性功能,更多体现森林的生态效益,钱库和粮库是森林的拓展性功能,更多体现森林的经济效益。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蓄水于山: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1万公顷林地含水量相当于一座300万立方米的水库。荥经县现有林地1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3%,居全省第一,全县就是一座天然的巨大水库。”11月15日,记者跟随雅安荥经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李胜康一行,到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巡林。公园内,抬头可见高山密林,低头可观溪水潺潺。


如何建好、保护好“森林水库”?“除了做好森林防火,我们还开展了多项工作。”李胜康介绍,荥经县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破坏林地的行为,同时严格入山准入制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县每年更新造林1.5万亩以上,“可以说全县基本没有空地”。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10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吹风会,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会上,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天府森林水库”建设,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林草固土保水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省水源涵养能力,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聚焦“天府森林水库”打造,《实施方案》突出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和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两大任务。具体来看,四川将实施长江上游干支流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四川盆周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同时,还将加强退化天然林修复,到2030年,实现保护修复退化天然林2000万亩。


藏粮于林:八大林粮丰富百姓餐桌


“山上种油茶,林下种菊花,都是优质的绿色有机食品。”11月14日,在内江隆昌市“天府森林粮库”油茶核心基地,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为菊花除草,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隆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级工程师林贵全介绍,该基地是今年开建的首批省级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占地5745亩,计划两年内打造完成。目前已完成840余亩低效林改造,不仅改种了油茶树,还利用油茶树生长间歇期,在林下种植了500亩贡菊、婺源黄菊。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增产林粮1.5千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


其实,早在2023年,四川就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森林粮库”。全省划分为平原丘陵区、盆周山区、川西峡谷区和攀西地区四大区域,组织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百万亩油茶倍增、百万亩油橄榄领先、百万亩竹笋培优、百万亩林药提升、千万亩林菌双增等六大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林产调料、林产饮料、森林水果、食药用花卉等八大林粮和林下种植、养殖、采集三种模式。


此外,四川还首次以竞争性立项方式遴选出20个“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省新增林粮经营面积115万亩,总面积突破8015万亩,产值达1600亿元,较“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启动前分别增长约9.6%、28.8%、25.8%。《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林菌规范化种植或者采集面积达到1000万亩,年产菌类200万吨以上,建成森林药材规范化基地200万亩以上,全省木本油料等“林粮”产量超过2000万吨。


摇钱于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老百姓自发种树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除了有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李胜康介绍,荥经县正在布局建设集生产、观光、采摘、科普于一体的5个万亩基地,即龙苍沟万亩森林竹笋基地、青龙万亩森林油料基地、青龙万亩林茶基地、安靖泗坪万亩森林药材基地和牛背山林麝林下养殖基地,经济效益前景可观。值得一提的是,荥经县现有黄柏20万亩,是全国黄柏种植大县。黄柏树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药材,种植十年后,每亩收益高达6至7万元,“是真正的摇钱树”。


“天府森林钱库”的价值还体现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十月中旬以来,广元旺苍县的红叶景观刷爆朋友圈,当地的红叶游持续火爆。在米仓山盐井河峡谷景区,4万余亩彩林绚若云霞,震撼心灵。截至目前,旺苍县米仓山盐井河峡谷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00余万元。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3年,四川林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200亿元,全省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2.65亿亩,林业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6000元,全省生态旅游康养产值达到3300亿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2万亿元。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主要围绕促进森林物质产品更能“卖钱”、促进森林文化资源更能“变钱”、促进森林保护修复更能“换钱”、促进森林生态价值更能“藏钱”四个方面推进“森林钱库”建设。


固碳于木:林盘光合作用也能卖钱


“林盘保护好了,光合作用也能卖钱。”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云桥村是成都首批生态类碳汇交易的受益者,最近又被评为成都市第三批近零碳排放区建设单位。2023年,该村22个林盘和2个湿地产生的碳减排量,为村里带来了3.5万元的经济收益。“钱虽不多,但意义非凡。”云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春说,云桥村是郫都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发展受到严格限制。通过碳汇交易,找到了“绿水青山”实现价值转化的新路径。


据悉,在“天府森林碳库”建设上,四川已开展林草碳汇开发项目试点。两年来,25个试点地区(单位)实施固碳增汇示范工程165万亩,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非煤矿山生态修复、马尾松退化林修复等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开发碳汇项目30个,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走在了全国省级层面开展试点工作的前列。


“结合试点经验,增强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是建设‘森林碳库’的关键,所以我们将继续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好国土绿化工程项目,推动森林碳储量高质量增长。”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将聚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普惠机制建设,拓展区域性林业碳汇消纳渠道;探索完善“林业碳汇+生态司法”修复等模式;向创新林业碳汇金融机制等方面发力。到2030年,全省林业碳汇项目包装规模超过3000万亩,森林碳库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基本形成。


下一步,四川将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金融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国家储备林建设、林草科技支撑、林草碳汇、生态效益监测等方面,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南,有力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川网传媒·四川手机报记者 刘瑞强 郑刚 徐振华)

四川手机报
手机融媒体 直达千万屏(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