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抛开专业、岗位竞争等,这些无法改变硬性条件,和大家聊聊谈一谈“来不来得及、有没有救,怎么救?”,也是对这位考生的回复。
以我的经验来看,对于公务员或事业编考试,尤其在职考生,主要有3种情况,是真会来不及。从中举一反三,或许能找到答案。
一是不能持续学习
对大部分普通资历的考生,没有坚实的基础50-60多分,妄图通过短期突击公考上岸,概率是极低的。
正如这位考生的咨询,有些观点我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的!
尤其行测,很看基础和技巧熟练度。正确率低了不行,速度慢了更不行。要又快又好,必然是需要大量时间持续精进积累。形成肌肉记忆,你才能在高压的考场上,拿到应有的分数。
基础薄弱底层不稳,20多天再怎么堆砌再怎么加强训练,不过是空中楼阁,随时坍塌。值得庆幸的是,目前2025国省考,目前也算是搭上了系统备考的末班车,还能进行1-2轮完整复习,分数提升是有希望的。
至于提问的有什么方法,能一举上岸,我此前在文章里有回复过(行测80+的绝招)
我能明确的是,扎好马步,练好动作,你一定能跑得快,跑得赢。如果这次不行,就再多练两个月,总会比上次要快一些。目标长远,坚持去做,渐渐成长,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
二是高敏感人群
还没开始学,就想着竞争太大考不上怎么办?如果学了后续没合适的岗位,岂不是白准备了?
我在文章普通人考公的顶级思维讲过类似观点:
高度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确实能够为我们预测一些风险。可感知力泛滥的反面,是在事情还未开始,就凭空预设了许多的苦难。 这是不好的,尤其对于考公这事来讲,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