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探伤大变身: 揭秘钢轨探伤安全守护者背后的秘籍

文摘   2024-09-23 17:31   云南  

在广袤的铁路网中,有一群“铁路医生”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铁路安全,他们就是铁路探伤工。今天,我们就看看这群“铁路医生”如何优化作业组织,让铁路探伤工作更高效、更安全。

根据广通工电段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计划部署,结合各线天窗及探伤周期情况,钢轨探伤队进一步优化生产作业组织模式。

优化探伤作业的“三大法宝”

创新探伤模式,守护成昆、广大线。面对传统的效率瓶颈与安全隐患,采取“站内点外、区间点内”模式,减少点外上道安全风险,让天窗时间成为安全提升的加速器。结合伤损发展情况,采用“双轨探伤仪+路轨探伤仪”,对钢轨状态参差不齐,伤损多发地段使用路轨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钢轨状态良好地段,使用双轨探伤仪、路轨探伤仪交替进行钢轨探伤作业,确保周期与质量。

协同作战,共筑钢轨安全防线。充分挖掘人员资源,不再单打独斗,调集大理、保山、丽江三个探伤工区33人名精英集汇集在大临线,科学划分为六6个小组,他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引入“轨道车+焊缝探伤”的全新作业模式,仅用15个天窗就完成了约3000多头焊缝探伤作业,这不仅提高了焊缝探伤的效率,更通过轨道车作业显著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交通道路安全风险,大大压缩了非作业时间。

优化作业项目,安全高效双提升。创新性推出滇藏线丽香段“钢轨探伤+焊缝或钢轨探伤+道岔专项探伤”的小站场作业组织模式,合理规划作业流程,确保探伤作业无缝衔接,实现作业内容的全面覆盖。同一区间探伤作业采取“1+2”,2个作业组同时开展探伤,协同作业、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共同提升探伤作业效率与质量。

优化后的探伤作业,效果杠杠的

通过模式创新、优化作业项目、计划严控及跨工区协作,充分利用天窗作业时间,作业周期得到大幅缩短,交通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创新的探伤模式引入,让隐患无处遁形,强化作业计划编制、提报、审核、执行,确保了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干部把关,为铁路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为我们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探伤方式积累宝贵经验。


图文:董宇汉 李昆哲 昝伟 邓红蓉

编辑:邓红蓉

审核:王剑昆 张兴志


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工电段
广通工电段党政工团综合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