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样的你丨银川版《我是刑警》上线

政务   2025-01-14 11:46   宁夏  


《我是刑警》《风中的火焰》这些热播刑侦剧你看了吗?相信很多人都对剧中生动曲折的破案故事印象深刻,也对刑警这个职业充满好奇。2024年,银川市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0.12%,盗窃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7.34%,现发命案、八类案件、“两抢”案件全破,破获5起命案积案,连续11年命案全破,抓获各类逃犯839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0.44%,财损同比下降9.65%,挽损4927.04万元,同比上升16.31%……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在前线的刑警。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眼神犀利如鹰,能瞬间洞察嫌疑人的心理;技术骨干精通各类痕检技术,整日与显微镜、试剂为伴;年轻的刑警们走访排查,敲开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挖掘出关键线索……近日,我们走进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起倾听他们破案背后的故事。


A

拜永强:从内科医生到刑侦“神检手”

近期,热播电视剧《我是刑警》中,痕迹专家曹忠恕和DNA技术专家团队通过技术手段,一次次成功破案的曲折故事,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其实,在宁夏银川,也有这样一位对疑难物证检验技高一筹的80后刑警——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拜永强,他被同事们称为DNA领域的“神检手”。


1

透过细微痕迹

破译嫌疑人“犯罪密码”

在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里,拜永强身穿白大褂,戴着手套,俯身查看案发现场采集的生物检材,神情专注。一旁的操作台上,摆放着各类精密仪器和贴着标签的检材。他紧盯着样本变化,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似在与检材无声对话,探寻真相。
“微量物证,检验的机会只有一次,事关案件能否成功侦破。”从警16年来,拜永强一直将这句话记在心上。2012年3月,银川市兴庆区丽景湖公园发生一起凶杀案,经过一夜的努力,拜永强从受害人背包上提取到了可能是嫌疑人遗留的关键物证。
彼时,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刚成立半年。“关键物证是送公安部,还是在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检验,成了难题。”拜永强主动请缨,将自己“关进”实验室,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地精细排查……
72小时后,凭借在受害人遗留物品上提取到的关键生物信息证据,专案组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案件成功告破。
“这可是DNA实验室成立后成功破获的第一个案子,意义非凡!之后,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算是真正有了独立检验、侦破类似疑难案件的底气!”时至今日,再谈到这起案件,拜永强眼中仍然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2

免费DNA鉴定

帮助180多个家庭团圆

“作为宁夏第一批获批的全国公安机关二级DNA实验室,我和团队成员在负责各类案件物证检验鉴定,为案件的侦破和诉讼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同时,还将这项技术运用到了打拐寻亲当中。”拜永强说,DNA技术也成为坚韧的“情感纽带”,编织着离散家庭的团圆希望。

1960年7月,一次长途旅行让4岁的葛某生与母亲失散。葛某庆夫妇从此踏上漫漫寻子路,直至相继离世也未能如愿。

“2017年,葛某庆的DNA信息在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上门寻亲’时采集并留存。”此后,拜永强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每天都利用不同方法反复比对。

2021年6月9日,奇迹降临!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葛某庆的DNA信息与陕西省宝鸡市男子张某某比对成功。经核实确定,张某某正是61年前失踪的葛某生。

2021年4月,河南的杨先生在养姐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求助寻亲。上世纪70年代,5个月大的杨先生被送养,直到养父母去世后才决心寻亲。经多方打听,杨先生得知自己可能是宁夏中宁县人,但几十年过去了,寻亲犹如大海捞针……

“考虑到他的亲生父母可能已经过世,我们按照男性家系比对原理嘱咐有关注意事项,留取联系方式,实时指导走访和样本采集。”拜永强说,在此过程中,杨先生的另一名高度疑似亲属的生物检材送到了DNA实验室,经过比对,终于成功与中宁县赵姓家族亲人相认。

“看到亲人相拥、泪如泉涌的场景,我能感受到这身警服承载的博爱与希望、职责与担当!”拜永强说。2015年起,银川市公安局开展免费为失散亲人及其亲属进行DNA检验比对的寻亲活动,团队先后检验样本5000余份,通过DNA比对,帮助180多个家庭团圆,其中21例还被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选中录制播出。“这些寻亲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DNA技术赋予的温暖和感动。”拜永强说。

3

带领团队创新

通过技术手段直接破案800余起

鲜为人知的是,从警之前,拜永强曾是一名内科医生。然而,年少时警校同学的英气,刑侦剧中扣人心弦的追凶情节,在他心底埋下了对刑警职业的向往。2009年,他毅然转行,成为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一名刑警。

面对刑侦领域的复杂与未知,他满心好奇与敬畏。多年来,拜永强的办公室和银川市公安局DNA实验室永远是最后熄灯的地方。蓝色的检验灯光下,他总是一个人安静地检验检材,比对数据。

“DNA检验工作非常考验耐性,因为失败的次数非常多,需要一遍遍反复检验才能从蛛丝马迹中获取有用信息,而且很多刑事案件的证物是唯一性的,如果检验失败,就没有重来的机会,最重要的证据就会失之交臂。”拜永强说。

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研发出“含锡纸DNA磁珠法提取试剂”等产品,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主持完成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8篇。

从警16年,拜永强共受理各类案件5200余起,检验各种生物检材3万余份,通过技术手段直接破案800余起,认定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荣获“全区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百佳刑警”提名奖,并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荣誉纷至沓来,他依旧向前。“当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寻亲家庭紧紧相拥的那一刻,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不断前行的动力。”拜永强说。 

B

郝翔:与诈骗分子“抢人抢时间抢钱”

三个连在一起的电脑屏幕上,数据曲线瞬息万变,郝翔紧盯着每一个数据,脑细胞正飞速地燃烧,如同一台默不作声的超级计算机,在海量信息中捕捉诈骗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隔着电脑屏幕,“敌人”的狡猾和嚣张正扑面而来……

作为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情报信息大队副大队长,90后郝翔常年与诈骗分子进行着无声的较量。

1

与时间赛跑

练就反诈“十八般武艺”

仿冒身份类诈骗、利益诱惑类诈骗、网络交友类诈骗、虚假消费类诈骗、钓鱼类诈骗、维权类诈骗、征信类诈骗……反诈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

2022年,银川市发生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电诈案,接到报案后,郝翔带着四五名组员连夜奋战,与诈骗分子“抢人”“抢时间”“抢钱”!他们第一时间对被害人转出的资金进行查询,用近10天时间绘出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流向图,涉及上百笔转账、上千个银行账户,最终为受害人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再细微的线索,哪怕是一个虚拟的数据,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伪存真,就能具象到一个人或一个场景、一种手段,为破案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这是从事反诈工作近10年来,郝翔总结出来的“破案诀窍”。

在他看来,这10年间,电诈形势和案件侦办,已与他刚入职时有了天壤之别。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从最初的“冒充好友熟人”等单一的手段,发展到刷单、贷款、冒充客服等高智商作案,案件的受骗对象也从单个人发展成传销式的群体受害。不仅如此,电诈团伙作案窝点的转移也给办案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过去,诈骗团伙多在国内选择本乡本村设置窝点,找老乡熟人结伙作案,长期以来形成了明显具有地域特点的诈骗方式。后来,随着国内打击力度的加大,诈骗团伙逐步向境外转移,给案件侦办制造了很大的难度。”郝翔说。

电诈犯罪呈现出的专业化、产业化趋势,犯罪手段的信息化、智能化,新型违法犯罪与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结合得更紧密,这些都让郝翔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近两年,他密切关注相关领域最新发展,不断学习数据建模、大数据工程、金融支付等专业领域知识,搭建电诈“跑分”团伙挖掘模型等,练就反诈“十八般武艺”,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2

宣阻治结合

预防诈骗要“先发制人”

作为反诈刑警,侦破诈骗案件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时候,他们的工作是事前防范,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通过电诈案件的防范、侦破来发现行业风险点,并通过各级公安机关组织推动促进相关行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比如,在预警劝阻的工作中,很多被害人或疑似被害人被诈骗分子洗脑后,对于公安机关的电话、信息甚至上门劝阻行动表示出不信任。更有甚者,民警已经到了门口,受害人仍在屋里给犯罪分子转账。

“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大家都知道怎么去上网,如何用手机支付,但是对于如何安全上网、如何过滤有害或者诈骗信息,很多人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这就反映出我们某些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郝翔说。

2024年,银川市出现多起冒充公司领导诈骗财务人员的案件,涉案金额普遍较大。“按照正常的公司财务制度或者流程,如果公司需要转款,肯定不是财务一个人去直接操作,需要汇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但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部分公司财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通过在财务人员手机中植入木马,或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冒充公司领导来行骗。其实这类案件完全可以通过完善财务制度来避免。”郝翔说。

从刚入职时的接案、研判、破案,到现在参与社会治理,郝翔说当下反诈工作的方式和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构建起“宣、阻、治”结合的全警全民反诈格局。

在刑侦剧中,刑警们大多有职业病。郝翔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分析案情,健康问题也早早发出了警报。

但身体的不适并不是唯一的“职业病”,作为反诈民警,他会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向身边人普及反诈知识。

“有时候和亲戚朋友聊天,他们会说到什么理财平台收益率很高,我立刻会联想到投资理财类诈骗。这时‘职业病’就犯了,会给他们普及反诈常识,讲这一类平台可能存在的风险,劝告大家千万不要去投资。没办法啊,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病’。”郝翔笑着说,“破获一个电诈案,抓获一批犯罪分子,尤其是当受害人的损失被追回时,他们都会紧握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泪花,作为一名刑警,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我们更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反诈宣传,让电诈案从源头少发生。”

C

陈琛:解码数据让“沉默的证人”说话

1月9日上午,走进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公区,映入眼帘的是电脑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各类数据与案件信息,队员们或紧盯着屏幕分析线索,或小声讨论案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气息。

1

抽丝剥茧

在海量数据中寻得破案密码

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要案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陈琛坐在电脑前,3台显示器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资料,他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

“以前主要依靠现场勘查和走访摸排获取线索,现在更多地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手段。”陈琛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其实隐藏着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我们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找出有用的数据,再结合传统的侦查手段,一步步揭开案件的真相。”

34岁的陈琛瘦高个、两鬓有些许白发,干刑警已有十个年头。前一天晚上,他加班分析案情,直到凌晨5时才结束。在宿舍小憩了两小时,早晨7时,他又坐到电脑前,继续投入紧张的案件侦破工作中。

2

重建现场

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还原案件真相

刑侦工作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案情和曲折的侦破过程。当重大案件发生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至关重要。

“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我通常会回顾案件的基本信息,如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以及初步掌握的线索等。同时,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尝试提前构建一个大致的案件场景。”陈琛坦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思考案件发生的可能原因,比如是否存在情感纠纷、经济利益冲突或其他动机;推测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是暴力破门而入、技术开锁还是其他隐蔽手段;以及现场可能留下的痕迹。这些思考有助于他为到达现场后的调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和方向。

到达现场后,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每一个细节。“同时,我会根据这些细节,结合之前构建的案件场景,逐步重建犯罪现场,复原作案过程。”陈琛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安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重大案件的发生率已经大幅度减少。现在,民生小案是我们关注和努力的重点。”陈琛说。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将民生小案的侦破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提高破案率的同时,努力降低发案率。“通过加强社会面的巡逻防控,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此外,支队联合派出所大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工作,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向群众普及防盗、防骗等安全知识。“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群众了解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和防范技巧,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减少案件的发生。”陈琛说。

“从接案、侦查、获取线索到破案,为群众挽回损失,这个过程让我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情绪价值和满足感是很多职业体会不到的。”对于陈琛而言,选择警察职业的初心,源自童年时期对正义与勇气的向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从警经历的不断积累,警察这一职业对他来说,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梦想,化作了一份沉甸甸的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


来源:宁夏观察
编辑:齐   超
审核:杨   琛
监制:郎中卿
110警察节丨银川公安:旗帜引领扛使命 枕戈待旦护平安
110警察节丨聚焦警务实战 打造数字指挥“最强大脑”
你好 警察节丨海报送警察 节日常安宁

平安银川V
在这里,了解银川市最新警情通报,线索征集、法规解读、安全防范提示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警务信息,畅通警民沟通渠道。银川市公安局网址:http://police.yinchuan.go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