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侨批笔筒、逼真的多肉泥塑、热闹的猜灯谜……近日,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人山人海。在手工印泥制作技艺与印章篆刻技艺展区,在老师的指导下,市民游客们操作着篆刻刀在印石上徐徐切下,经过一个小时的精心篆刻,便获得了来汕头旅游的独特纪念品。
不仅仅是金平,如今小公园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已然成为汕头全市各区县展示非遗的对外舞台。
文旅融合发展是金平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金平区坚持党建聚力,依托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行业优势,锚定“打造文商农旅融合发展‘金’招牌”的总目标,认真做好“党建+文旅”文章,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小公园开埠区成为“城市会客厅”
逛不完的小公园开埠区、吃不完的龙眼南美食街,成为许多市民游客爱上汕头、爱上金平的关键理由。今年截至国庆假期,金平小公园开埠区旅游区和中山公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接待游客超328万人次。
手握小公园开埠区这张“王牌”,金平区如何在新形势下迈出更大步伐?近年来,金平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继续围绕省、市、区重点工作部署,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下好“先手棋”,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小公园文旅产业升级,全方位打造文旅融合发展街道。
“文化味”是小公园开埠区与生俱来的特色,但更重要的是营造和提升。这当中需要小公园街道及文旅等单位下足功夫。
雄狮抖尾、鼓声激昂、筝曲铿锵……11月2日晚上,金平区“英才向‘汕’‘侨’见未来”音乐故事分享会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举办,百余位文艺人才、侨界人才齐聚一堂,为观众生动演绎“侨”的故事,用潮声潮韵盛赞家乡。
类似这样的活动,在金平小公园开埠区并不鲜见。
依托小公园开埠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公园核心区、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和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金平区小公园街道联合区各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以非遗传承、红色文化、潮汕民俗、文艺表演等为主题的活动。
如今的小公园开埠区,集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综合业态,满足夜娱、夜读、夜游、夜展等需求,更聚集了地方老字号、传统手工艺等商铺,其侨乡文化及潮汕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游客到访汕头必打卡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为迎接“两大盛会”,金平区将组织1000名少年儿童,在包括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在内的四个地标性场所,展演“萌娃”英歌舞。目前,金平区正精心准备各种文化大餐,力求向全球潮人同胞展示百年侨乡新气象、文化繁荣发展新成果。
“双报到双服务”应对景区“甜蜜负担”
每逢节假日,小公园开埠区和龙眼南美食街等热门打卡点总会迎来人流高峰。游客流量“爆棚”了,该如何从容应对“甜蜜负担”?
依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金平区小公园街道党工委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在小公园开埠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埠区各景点、镇邦路美食街等旅游重点场所做好街面秩序维护、清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工作。
党员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他们时而化身为“导游”,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游览讲解、路线指引服务;时而化身为“保洁员”,捡拾垃圾、清理环境,保持环境卫生;时而又是“安全卫士”,协助疏导游客、维护交通秩序、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每一位游客的安全。
此外,金平区积极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有关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景区共治”“商圈共治”等创新模式,携手有关部门以及辖区志愿者、居民及商户,在人流密集区开展环境整治、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让市民游客在汕期间吃喝玩乐更加舒心。
近日,为进一步优化龙眼南路商圈环境,提升街区品质,助力街道“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国庆节前夕,东方街道积极探索“商圈共治”模式,携手辖区志愿者、居民及商户,在龙眼南路商圈共同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在街居干部和志愿者们的感染下,龙眼南路沿街商户和周边居民也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他们作为商圈的“主人翁”,自发组织清洁小组,对自家门前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和维护,还主动承担起了周边环境的维护责任,为龙眼南商圈的环境整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入县下乡支撑城乡融合发展
日前,《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陆续发布。其中,金平区推动人才入县下乡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案例成功入选。金平创新了什么?
为强化镇村力量配备,金平区结合推进“百千万工程”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从各职能部门、各街道选派20名年轻干部组建4支“百千万工程”攻坚突击队,全覆盖进驻辖区内4个涉农街道开展帮扶,协同推进各项攻坚任务,建立人才下沉“新模式”。
鮀莲街道莲美社区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对河渠清淤疏浚、对堤岸清障清表,实现了牛山头片区等处“一键美颜”;月浦街道沟南社区借力乡村振兴专项债券项目等政策、资金支持,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当前,金平区正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力促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金平区充分发挥驻镇帮扶工作队和驻社区第一书记作用,培育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街道和典型社区,培育壮大更多“农业+”新业态,建设村企联建“先锋工场”,广泛开展“村晚”“村BA”等活动,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各典型社区因地制宜整治建设,全区目前共建成“四小园”380个,人居面貌得到较好的提升。
同时,金平区在规范交易管理、深化共建机制、推动“工改工”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入挖掘资源,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24年1-10月份,全区农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均已达20万元以上,其中,选树为省级典型培育社区的莲美、沟南、港美、沙浦、西陇、胜隆等6个社区集体总收入均已超过40万元。
典型案例
做好“土特产”鼓起“钱袋子”
一大早,金平区鮀莲街道胜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玉微已经在莲塘池里忙活起来了,她要赶在上班前将成熟的莲藕采摘好,把最“靓”的莲藕送到社区妇女手中,做成最“甜”的胜隆莲藕粉。
被问为何这么拼?她说:“让乡里乡亲日子越来越好,是咱头等大事!”
依托牛田洋咸淡水交汇的天然水质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胜隆社区致力打造“一园一区三基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特色,构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链条,以产业兴带动农民富。
在林玉微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种植行列。如今,这里的莲藕种植面积达270亩,并创新鱼莲混养模式,成功打造出“佳藕天成”立体种养园,实现了“夏赏荷叶田田与荷花依依,秋收莲藕节节与莲蓬朵朵”的美好景象。
在潮汕地区,有一个特色传统文化习俗——过节做“好粿”,逢年过节妇女们都会集中在一起做粿。林玉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2023年,她牵头成立了“胜意佳粿”先锋工场,带领社区妇女开始了粿品制作。
为进一步规范粿品制作,胜隆社区联系了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潮汕粿品工坊,并组织社区妇女代表前往参观学习,汲取粿品加工坊的资金管理制度、粿品坊运营方式等先进经验做法。
在上级指导和帮助下,于2023年底正式确定采用“村党支部+集体企业+村民”的模式,成立了汕头市胜意佳粿食品有限公司,带领社区妇女开启粿品销售事业,逐步形成“支部带头、产业发展、村民就业、社区致富”的新格局。
随着线上售卖、线下展览、试吃等宣传推广,“胜意佳粿”的知名度逐渐打开。目前,“红桃粿”订单络绎不绝,村民增收笑开颜。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郑淼鑫、汕金组)
编辑:邱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