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但这只是一颗貌似伸手可摘的星,由于缺少时间来学习和接触建筑设计课程,自己的生活作风也比较懒散,所以对我来说,不论是从专业知识积累还是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上来上看,考研同济建筑的难度都很大,再尝试依然失败也是不言而喻的结局了。空有一颗炽热的心是不可能上岸的,反思到这一点之后,我决定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来提高自己。
工作后由于拥有了环境的约束和支持,我收获了很多正反馈,2021年的夏天,我向公司提出离职,决定再逐梦一次。我报名了几凡D班,目的是来了解同济最新的考试形式和找到共同奋战的小伙伴。全职备考的那半年,我充满了干劲,朋友们也都很看好我。可惜最终还是因为周六晚上的急性肠胃炎只睡了两小时,几乎吃不下东西,在第二天考快题时已经大脑宕机,再多肾上腺素也救不了我把考点的关键尺寸圈出来两遍之后还按不一样的尺寸解题并且平面逻辑一塌糊涂。。。果不其然,其他科目都过线,然而快题直接挂掉了。在此认真强调考试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真的非常重要!或者说不定,快题平时练的再强一些,形成肌肉记忆是不是就不会被这种问题干扰了(笑)。
重返工作后我亲身经历了行业的寒冬,加上个人规划的变动,我在去年十月仓促决定再冲刺一把,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我放弃了统招赛道,选择了走少高计划,通过有针对性的复健,终于成功上岸。
少高计划-合理利用buff加成
这真的是一个很香的选择,不过由于个人规划原因,此前我没有选择报考这个专项计划。该计划属于定向就业,硕士毕业后有五年的服务期,若攻读博士则仍需要报名这个专项计划,博士毕业后服务期为八年。目前看来同济建筑的专项计划竞争还是要比统招竞争相对弱一些的,但是分数线比起往年也有了水涨船高的趋势。对于接受服务期限制,并且符合招生条件的同学来说可以考虑趁早抓住优势和机会上岸。
少高计划的考试科目、时间、考场与统招考生并无差异,只是在报名的步骤、时间节点和名额分配上与统招有所区别。具体报考条件和流程、名额分配可以参考往年的官方信息。
复习策略
由于这次备考时间紧迫,只有两个月,目标首先是各科过线。结合自己的考研基础条件,我决定把时间主要花在政治和大综合科目刷题上,英语和快题则是复健考试状态,保持手感即可。
最后半个月我十分焦虑,转念一想,既然来不及了,那么能看多少是多少,别太纠结。我把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复习内容写成小纸条,算是分解了任务并使其直观可见。采用抽签形式决定今天要做的事。(虽然也会有抽到不想做的事先扔掉的情况,,,但是确实对选择困难症来说好太多了),因为画快题实在太累,我甚至会把解题、总平面、轴测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抄绘分开来复健。
曾经太追求完美和高效导致我常常无法启动学习,用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学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有的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有量变到质变。希望大家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要放弃,适度放松之后可以看看其他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去尝试,找到合适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会好很多。
政治、大综合
我在这两门科目采取的复习策略相近。因为不喜欢也不擅长背东西,所以选择了无脑刷选择题的战术,政治就刷肖4肖8,大综合就刷历年真题。不建议这样做,因为我的分数不高,有条件和时间复习的同学可以借鉴其他学长学姐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框架体系对于考出高分才是有利的。
英语
英语我是从第一次考试的40分提高到了这次的73分,算有一些学习经验可以分享。阅读是英语拿分的重要题型。我基础条件是语感还不错但是单词量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阅读能力,所以我选择的复习方法是坚持背单词+精读阅读。
最开始我要求自己认真背单词、抄写、做整篇阅读,但这种复习模式实在消耗太多意志力,没有办法坚持。后来我调整的策略是,先养成习惯再逐步进阶。从对自己降低要求开始,和好朋友约好互相打卡,把墨墨单词的每日任务量调到最低,快速浏览之后就签到,主打一个请大脑自己学。连续签到一阵时间之后,我才开始和研友一起在墨墨单词组队完成每天10分钟的打卡。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断签,但恰恰是可以利用人的强迫症心理,加强我要背单词的信念(乐)。养成习惯之后背单词就没有那么痛苦了,每当那个签到界面的盖章声响起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精读真题阅读也同理,最开始每天只阅读一个段落做对应的一题,把生词圈出来,把题目、选项还有文段的对应关系理清,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这样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复习的时候可以回过头来看自己圈的单词,因为做过题有了语境和应用场景,单词的记忆也会更生动。这样一题两题慢慢地做出两套阅读之后,我才开始增加一次性做题的题量。当然也有试图模拟做整套题,不过是为了掐时间看看自己的正确率。后期我的学习节奏是每天最多只能精读一篇阅读,大概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专注时长。
快题
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合理的功能流线是快题的及格线。关于解题的练习,可以仔细研读真题题干,再对比和不同的高分快题,可以从优秀快题的异同点和分数段分析出什么是重要的拿分点。
最开始接触快题时,由于设计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我对于学长学姐教授的一些”套路”有些难以接纳,后来才意识到考试就是一场短时间的爆发输出,所谓的套路是关于合理的功能、流线、造型的总结,初期学习“套路”其实是保证自己短时间内能有清晰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去多阅读设计案例,积累能用的手法,多画图,多交流,多复盘,以求锦上添花。
考前复健主要是利用抄绘完整的一套图来确定自己的用笔和配色,避免浪费时间。我的积累量还是太少啦,所以也只考了110分,但两年间几乎没画过快题的我再上考场能拿到这个成绩,说明之前的整体思路和方向还是正确的。
有条件上课和评图的话就好好抓紧机会练习吧。每套图画出来都一定是会有不足的,毕竟这只是一份短短几小时的设计,所以不要害怕犯错和失败,犯错是总结和迭代的基础。
写在最后
感谢虽然不理解但是支持着我的家人、一路并肩的小伙伴、接纳我跨专业背景的两个公司,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人们。
走到上岸这一步,除了利用少高的buff,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我变得更了解自己。刚开始接触考研时是同济改革前,大家听说我是学土木的,都劝我那么你为什么不考技术方向呢?对自己和对快题都还不太了解的我也懵懂着选择了那个不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向,错走弯路。所以还是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啊。相信直觉吧,让兴趣和坚持把自己带到岸上。
这条少有人理解的路终于算是走完了,期待着新的开始,樱花树下见啦~
【End】
~ 同济建筑官方录取名单 ~
几凡红榜
2023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复试红榜!(大满贯)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复试红榜!(大满贯)
24研途丨天大to同济:我是如何学硕第六名上岸,一个考了三次研的人的自述
24研途丨哈工大to同济:我是如何取得学硕第八名的?坚持是我最有力的法宝
24研途丨重大to上交:我是如何一战初复试总分第一(589分)、初试总分第二(408分)上岸上交的
24研途丨中南to上交:我是如何初复试总分第九顺利上岸上交的
23同济考研经验贴
23研途丨山科to同济:稳住下限,平平无奇小透明一战上岸CAUP
23研途|山建to同济:理论单科提升20+、同济第15名顺利上岸,我是如何做到的
23研途丨华工to同济:考前新冠中招,一战踩线惊险上岸的考研回忆录
23研途|同济to同济:考前“休假”一个月?4个月初复试总分第三一战上岸攻略
23研途丨山建to上交:双非的我如何在工作后,裸辞三个月上岸的
▼
23上大考研经验贴
编辑丨小凡编辑室
/
版权声明
图片消息来源网络,联系侵删
本文版权归Duni设计学院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如何置顶“几凡设计学社”?
只需三步,
就可以及时获取更多建筑学考研干货?👇
就知道你在看
么么哒(づ ̄ 3 ̄)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