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呼吸道病毒也进入活跃期。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纷纷来袭,它们传播迅速,易引发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等并发症,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高发群体。为做好我校预防措施,特发此次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指南。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主要表现包括咽炎、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及肺炎,以肺炎最常见占50%以上,支气管炎次之。老年人以肺炎多见,20岁以下的青少年,则多为支气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基因变异从而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
乙流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年轻、轻症、无基础病患者,自行服用退热药对症治疗就可以。对于年龄5岁以下的幼儿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肺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糖尿病、肥胖及孕妇等,是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就医治疗。常以发烧、咳嗽、咽痛、头疼、肌肉酸痛、乏力为主,起病急变化快,在几个小时至24小时内体温可迅速升高,达39℃以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甲流明显。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状。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烧,全身不适。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鼻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粘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伴有口咽部疱疹和皮疹的急性热病中,79%为柯萨奇A型病毒所致。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烧、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副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幼龄儿童主要引起下呼吸道疾病,急性起病,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表现有发热、鼻塞、咽痛、声嘶、犬吠样咳嗽、大量黏脓痰、喘息及呼吸道梗阻症状,重者可因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在成人期感染所引起的表现通常为上呼吸道炎,如鼻炎、咽喉炎,伴周身不适,易致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加重。老年人易并发肺炎,免疫功能缺陷的成人也可引起致死性肺炎。
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以呼吸系统病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男性略高于女性。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眼部和胃肠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婴幼儿易患腺病毒肺炎,病情重,病死率高。
1.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揉搓双手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等。
2.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超市、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以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1米)时,务必佩戴口罩。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正确佩戴,确保口罩紧贴面部,遮住口鼻。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3. 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免疫调节,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增强免疫力。1. 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在使用空调、暖气的房间,更要注意通风,可有效降低病毒浓度。
2. 清洁消毒:定期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如门把手、桌面等。可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杀死病毒。1.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如必须接触,应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接触后及时洗手。
2. 及时接种疫苗:根据自身情况,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感染后的症状。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更为重要。编辑|张琪烨
审核|沐志荣
终审|李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