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死去的童年向我发出暴击

文摘   2024-05-30 20:01   上海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4124


被老师惩罚,外星人出现把老师带走。



考试考得不好,需要家长签字的试卷会被鸟嘴小偷偷走。


分身术、隐身术样样精通,以备不时之需。


哪怕被卸掉一条腿,淡人人设不倒。



一眼,什么暗黑系作品?


再瞅,只是儿童片的亿点脑洞罢了。


但,先别急着失望。


这是一部能让你一秒回到童年的走心之作。


看完咱必须走心安利一下。


今年最可爱的电影——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本片以三年级小学生朱同(岳昊 饰)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在新学校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和他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


但它并非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儿童片,而是送给成年人的“童年时光机”。


01

童趣


仪容镜、流动红旗 、黑板报、硕大的标语、密码日记本、校服的涂画、学校门口的摊贩、课本和桌子上的写写画画、废弃建筑里的秘密基地......


熟悉的场景很快把我们拉进童年的“旧时光”。


一旦和回忆挂钩,便毫不费力达成一种理解上的默契。


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观众就能明白朱同写检查时为什么要先数好格子,为什么明明只喝了半袋豆浆却在上课前尿急。


这也是本片最牛逼地方:对儿童思维、心智和认知的还原。


成人看来芝麻点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就是一座山,压在心里。


这种压力又顺其自然成为了推动故事的动力,让朱同流水账的一天变成“前路未卜”的冒险之旅。


战战兢兢、如临大敌。


难得一见且成功的心理叙事。


同时,为了更具象展现孩童的心理,又添加了“超能力”这一元素。


不过,电影给朱同的超能力并不是金手指,而是属于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幻想召唤外星人带走老师、同学变成了花花草草、鸟嘴小偷偷走需要家长签字的试卷......


超能力将麻烦一扫而空。



本片叙事上的另一个妙处,想象固然奇奇怪怪,但皆有依据。


偷走他不及格试卷的鸟嘴小偷,是他在公交车上听来的。


大战麻辣数学老师的外星人是他校服上的信手涂鸦。


最有趣的是,豆浆和尿急联动的情节:


朱同一想到回教室上课就压力山大,直接膀胱容量告急。


为了更直观展现“越憋越憋”不住,电影设计让朱同提上几袋豆浆,且分量越增越大。


直到袋子都绷不住,朱同才奔向厕所。


到了厕所,他又幻想出“便便”形状的茅坑大神,特点是爱吃纸。


于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朱同“不得不”献祭老师补发给他的试卷。


寥寥几笔,把小孩因为压力太大而逃课、丢试卷描绘的可爱跳脱。


第一观感是乐,但最终这些奇妙幻想的情绪落点不会是哈哈哈。


而是一个孩子的青涩、稚嫩、迷茫、无助。


其实,每一帧想象画面背后都堆着倒霉催的糟心事儿。

从挤落公交的包子开始。


差之毫厘的迟到、不由分说的罚站、得而复失的英语课本、不知从何写起的检讨......


滚雪球似的没完没了。

而且,越是绞尽脑汁地努力补救,越是弄巧成拙地陷入新一重麻烦里。


幻想的部分给电影增添了不少笑点,但并未掩盖真挚的情感表达。


因为朱同的“超能力”总是被客观事物触发,观众又能从他光怪陆离的幻想世界里回溯到现实世界。


而能诱发多重思考,才是本片除去形式有趣外,还而不至于寡淡的真正原因。


否则哪个好人愿意去看小学生受折磨的一天啊?!



02

暧昧


本片的核心思想一半赞扬天生童真一半批判教育规训。


童真一眼可见,批判则被编织到故事里。


贺娜,刺猬一样的拽姐。


学霸一枚,但有个小毛病——翻同学书包,不偷东西但偷窥别人的隐私。


无视规则,自有一套逻辑,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张秋,检讨书资深研究学者。


简单粗暴棍棒教育下的小孩,离经叛道,自由洒脱。


朱同是祖辈抚养长大的小孩。


善良阳光乐于助人,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


比如,注意力涣散无法专注学习,


再比如,不够聪明的他经常好心办坏事。


学着环卫工打扫烧树叶,想把房屋背后也打扫干净,最后把窗户点着了。


他们,都不是完美的小孩。


而他们的不完美也映衬着这个世界的不完美。


家庭、校和社会会对他们的性格才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和影响。


他们成为故事的核心,只是因为他们的鲜活。


电影的创作者也没有试图去批评或改变,也没有利用他们上演一出感人又具有意义的洗心革面。


我本人,很喜欢这种暧昧的处理。


非要在儿童题材中寻找强烈的批判,不如去看四十年前的《城南旧事》。


论深度论强度,《朱同》远不及它。


但《朱同》的点到即止有一种别样的可爱和美好。


它不想把这个世界描绘得过于黑白分明,也不想给一个个未来无限的孩子贴上好坏的标签,更不想做什么“三岁看老”的大型人类观察文本。


遗憾的是,这样宽容的暧昧并未延续到讨论中。


一些评论在梳理这部电影的批判性时,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导向——鄙视好学生。


特别是某些和朱同拥有同款童年的观众,他们太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完成一次复仇。


大吼一句:差生并不差!


作为对比,电影中的好孩子很容易被推入一个反面。


比如,监督朱同擦黑板报的徐建立是狗腿子,懂事听话的三好学生刘诗瑶

被打上“已完成驯化”的标签。


真是好自信的代入,好莫名的误会。


朱同明明自己丢了卷子却拼命抖书包假装翻找,你觉得小伙子机灵可爱。


刘诗瑶帮老师拿水杯怎么就成了谄媚讨好?


导演敢这样拍,恰好说明他没有审判孩子。


审判孩子的是某些双标人士。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共情孩子可以,讨伐“规定”慎重。


都2024年了,不会还有人觉得“快乐教育”棒棒哒吧?


凡事过犹不及啊。



关于朱同多么渴望做个好孩子,影片中有多处强调。


比如,他不确定有没有被体育老师选中参加“全国广播操比赛”,磨磨唧唧来来回回了三次,才问出那句“老师,你有没有拍我?”


可惜老师只负责拍,没记住人,只能反问:“拍没拍,你自己不知道吗?”


朱同不是不知道,他是太久没有得到一份肯定,欣喜若狂以至于不敢相信。


最后是朱同自己肯定自己被拍了,这个设计绝妙~


影片结尾,朱同拼命大半天终于参加了训练,并顺利完成了走位和口号。


难道会不快乐了吗?



不快乐的是长大的我们,是我们在遗憾“失去”超能力。


因为“失去”的当下是悄无声息的。


就像我们需要经由一部电影才察觉“失去”这件事。


就像我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褪去幼稚走向成熟。


也只有长大后的我们,才后知后觉童年简简单单的“好”字背后还藏着潜移默化的驯化和成人法则的倾轧。



所以,不妨再理解一次童年吧!


这种换一个角度就切换一种情绪,切换一个结局的好电影,入股不亏!


电影派
发送电影名看电影评论,发现好电影,这是一个不严肃但很有趣的电影公众号,跟着派爷一起涨姿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