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和特点的深刻认识与把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好“桥”和“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系统是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特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系统观念作为研究客观世界的基本着眼点和出发点,其核心要义是在结构、层次、要素、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认识事物、把握规律,进而从整体上实现协同优化。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坚持系统观念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桥”和“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系统观念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以系统思维谋划改革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领域之广、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味着改革要解决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必须锚定这个总目标,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基于此,增强改革的系统性,一是要抓好具有牵引作用的关键领域,二是要重点破除制度梗阻和利益纠缠,三是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领域众多,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例如,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一部分中,提出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等具体内容,旨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抓住关键领域,系统谋划布局,目的是凝聚强大合力,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科学、有序、高效。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以整体思维部署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全面”,集中体现着整体性的要求。从对象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局“大视野”的整体谋划,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从主体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国“一盘棋”的集体行动,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城镇到乡村、从政府到市场、从社会到家庭的全员参与;从方式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域“立体化”的完整体系,强调各要素、各领域、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一对多、单打一;从趋势来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程“开放式”的动态推进,明确面向历史新方位、时代新要求和发展新问题,需要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填补制度空白、强化健全制度体系。
为此,《决定》在部署工作时重点突出改革的全面性、整体性。一方面,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民主和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通盘布局、全局规划,提高改革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在多个具体领域加强一体化改革、统一制度建设,例如明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具体部署,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等,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聚合效应与倍增效应。
—END—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菁
责编:李旌
编辑: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