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论述题(小论文)常用观点及示例
小论文答题技巧三步走:
1.亮观点是什么(观点要明确)
观点:陈述句(观点=认识、见解、看法、感悟等)
2.重论证为什么
论证:①要求:史论结合,着重强调叙述史实要完整。完整并不是要全部叙述,一件历史事件有很多的作用、意义,一般只选定一种角度。(用书面语课本上的句子,别用大白话)
②论述一般格式:史实+论述(史实的意义、评价、作用、地位等)
3.作总结怎么样
呼应观点,小结提升。用“综上所述···,因为···所以···,因此···”等。
(要写总结词,提示阅卷老师你在总结,如果不会总结,就重复一下观点)
一、革命与改革
观点: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改革旧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5.只有变革旧制才能长治久安。
6.墨守成规只会停滞不前。
7.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8.符合国情的政策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9.革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0.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可用史实: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革命,辛亥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1.观点示例:顺应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改革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494年,为应对危机,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1953年-1956年,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1868年开始日本实行为明治维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6)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述:1861年,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等措施,推动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观点示例: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打击了欧洲的传统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③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④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结论:综上所述,各个国家在革命后都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革命能有力地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是平和的方式,自上而下,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革命是暴力的方式,自下而上,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美国南北战争不是自下而上,中国封建社的农民起义主要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工业革命属于科技创新,不是革命。
4.★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
观点:1.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2.先进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3.腐朽的社会制度必然走向衰亡。
4.制度建设重于器物变革。
5.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曲直的历程
可用史实:秦代中央集权制,隋唐科举制,元朝科举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1.观点示例: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元朝行省制度以及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辽阔的疆域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中国现代的制度创新: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物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继续深化城市改革奠定了基础。
⑤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新途径,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
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制度创新:
①英国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②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保证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了专制独栽。
③法国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对很多国家的革命与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1921,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使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④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结论:制度创新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2.★观点:制度的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
论述: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新政体,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获得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的发展,并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三、民族振兴
观点:1.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前提)。
2.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用史实:美国独立,拉美独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观点示例:民族独立促进国家发展
论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的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促进了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为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在实现民族独立后,国家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思想解放
观点:1.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可用史实: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1.★观点示例: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发展(变革)(思想解放对与社会变革由重要意义)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我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18世纪从法国波及世界心启蒙运动,挥击封建专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5)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指导思想,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运动对于社会变革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观点:先进思想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论述: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启迪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观点: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进步。(或先进的思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论述: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对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打开了近代遏制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导。
五、科技
观点: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是把“双刃剑”
3.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
5.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6.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可用史实:两次工业革命,四大发明,两弹一星。
1.★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工业革命:
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起“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工业革命向欧美的扩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使这些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2)中国四大发明,对我国古代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也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推动力。
(3)新中国初期的“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增强了国家力量,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观点:科技是把“双刃剑”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人“电气时代”,促使一些工业化国家取得跨越性增长,成为工业化强国,但也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国际局势紧张、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以及构建计算机网络,使人类进人了“信息时代”,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凸显。
综上所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趋利避害。
3.★观点: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性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为资产阶级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工业国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密切了国际交流,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进一步发展。
4.★观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拓展。
论述:19世纪上半期中,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1868年,日本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此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
5.★观点: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论述: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发明了珍妮机、蒸汽机、火车等,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发明了电灯、汽车、内燃机等,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使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
6.★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六、对外交往
观点:1.对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2.对外开放促进文化的繁荣昌盛。
3.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5.和平使者推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宗教是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可用史实: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开放,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改革开放,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观点示例:开放有利于国家发展(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助推发展)。
可用类似论述的史实列举:
(1)唐朝的遣唐使、鉴真东渡、玄西行等都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交往政策,唐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得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领先世界。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验,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实现了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3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
(4)1921年开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部分恢复市场经济,缓解了危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清朝时期,统治者为维护专制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结论:综上所述,封闭容易导致落后,开放有利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2.★观点:交流推动进步
论述:①西汉时期,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②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七、战争
观点:1.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2.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5.战争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
6.战争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又在一定程度推动着科技的发展。
可用史实: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科技进步。
1.★观点:战争和国家实力影响世界格局和国际局势。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和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建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建立起“北约”,以苏联为首建立起“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国企图建立其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战争影响世界格局和国际局势,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观点: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论述: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攻打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接触和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综上可知,一方面,战争导致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八、民主与法制
观点:1.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2.加强民主与法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3.法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4.法律为制度的确立提供保障。
5.摆脱专制是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可用史实:《权利法案》----君主立宪,《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
1.★观点:民主法治推动国家的发展。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通过《权利法案》率先确立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奠定了政治前提条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这一政治制度的创新使美国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政局稳定,为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提供了政治前提。
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民主法治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保障,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2.★观点: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论述: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文献,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和《民法典》等法律文献,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各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巩固了革命的成果,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九、国家统一
观点: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3.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可用史实:春秋战国分裂→秦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隋统一→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分裂→北宋结束分裂,元大一统→宋元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维护统一→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1.★观点: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国通过变法,国力不断强大,灭亡六国,统一了全国。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但北方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加上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出现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581年,隋朝建立,替代北周,589年,隋军攻占陈朝都城建康,中国分裂了200多年后,南北又重归统一。
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国家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观点: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交融。
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观点: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论述:为了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设台湾府,后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通过军事斗争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了西北边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综上所述,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管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十、人物
观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伟大人物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3.工程建筑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丰富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
5.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可用史实:夏商周的更替,秦亡汉兴,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秦始皇,唐太宗,孙中山,毛泽东,华盛顿,拿破仑,列宁……
1.观点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可用类似论述史实列举:
(I)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林肯领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为北方的最终胜利提供了保障。
(2)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人民群众对推动革命的深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3)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党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结论:综上所述,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观点:伟大人物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论述: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列宁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形成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总之,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3.★观点:工程建筑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述:战国时代的秦国注重发展经济,兴修水利,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游高山与平原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精心设计并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具有提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多种功效,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体现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工程。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综上所述:这些伟大的工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人类留下的宝贵建筑遗产,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
4.★观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丰富的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推动农业上深耕细作的实现和耕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不但解决了水患,还促进了农业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直到今天仍发挥重要作用。唐朝时期,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的发明并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为唐朝社会的繁荣奠定经济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演进、水利建设造福千秋,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技术革新、工程建筑上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结晶。
5.★观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
论述: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继位后,查理四处征伐。版图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527年,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对后来历史产生影响,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一、合作
观点:1.合作能够实现共赢。
2.合作实现共赢
可用史实:两次国共合作,抗美援朝,二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欧洲的联合
1.★观点示例:合作能够实现共赢。
(1)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2)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莫定了基础。
(3)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4)1943年,美、英、苏、中等26国釜署《联合国家宜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4)二战后大部分西欧国家逐步迈向了一体化进程,欧洲的联合实现了欧洲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团结合作能够有利于社会发展,团结合作才能实。
2.★观点:合作实现共赢
论述:①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②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共体成员国加强国际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由此可知,合作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二、中国古代史
观点:1、制度的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3、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
4、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促进国家、民族的进步。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7、中国古代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
8、中国科技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分)
9、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0、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1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
12、中外交往促进文明互鉴。
13、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14、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观点:制度的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论述: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分封给宗亲和功臣,以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分封制的实行,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秦朝统一后,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到唐宋时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制度的创新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2.★观点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论述: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使得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综上所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3.★观点: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
论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唐太宗还成为各族共同的君主"天可汗",促进了民族交融。清朝前期的皇帝对少数民族恩威并重,其中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的怀柔和安抚政策,为安定边疆起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趋势,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根基。保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所在。
4.★观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促进国家、民族的进步。
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在中国经商,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逐渐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交融。
综上所述,民族交往、交流和民族交融可以使民族进步,国家发展。
5.★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论述: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术有了新的突破,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雄伟壮丽的故宫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民族,人民群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观点: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论述: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立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为寒门子弟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推动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唐玄宗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7.★观点:中国古代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
论述:中国古代文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江堰的修建则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杰出代表,都江堰的成功修建,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在水利技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也为世界水利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长城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象征之一。长城的修建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能力和工程技术水平,更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家园、抵御外侮而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一宏伟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稳定的保障,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和平与安全贡献的证明。(6分)
结论:中国古代文明以其独特的政治、科技和医学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文明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世界文明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遗产,不断发扬光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8.★观点:中国科技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分)
论述: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用于航海,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结论:中国科技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
9.★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论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来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0.★观点: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南方高地或丘陵农业有浇灌需求,就利用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的有关技术与本地竹材中空利用技术相结合发明了筒车。筒车的发明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灌溉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汉朝发明了“二牛抬杠”的犁,适合北方土地平坦、面积大的特点,唐朝时随着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多山地和丘陵的特点,需要改进犁耕技术,于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发明了曲辕犁。
综上所述,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来自于社会实践积累和社会需求。而这种创新与改进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11.★观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
论述: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与交流;唐朝时期,借助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与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家和地区交流频繁,唐朝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等不断外传,对世界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的印刷术、火药等发明输往西方,西方的天文、历法等也传到中国;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拓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
12.★观点:中外交往促进文明互鉴。
论述: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憎人邀请,六次东渡日本讲学,历经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传授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派遭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亚非海上新航线,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综上所述,唐朝时鉴真东渡与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都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彰显出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13.★观点: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论述: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攻打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接触和交流,逐渐形成了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综上可知,一方面,战争导致社会动荡,另一方面,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14.★观点: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论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论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李白享有“诗先”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唐朝实行对外开放,与众多国家友好交流,日本遣唐使来华,把唐朝先进的文化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活跃,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5.★观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政府都注重对台湾地区的发展)。
论述:三国时期,吴国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
综上所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政府都注重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和发展)。
十三、中国近代史
观点:1.近代中国史是一部探索史。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4.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5.不断调整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
1.★观点:近代中国史是一部探索史。
论述: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源,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却冲击了旧的封建体制,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风俗的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创办《青年杂志》开始,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面对“数千年有之大变局”,先进的中国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2.★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井冈山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面对日本侵略,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在抗日战争当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最后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所以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走向胜利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观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论述:①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维新变法,都以失败告终。②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上所述,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无法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的发展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真正实现民主富强。
4.★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论述:①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使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②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各种矛盾,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5.★观点:不断调整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
论述: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形势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随着日军不断蚕食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拥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综上所述,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经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调整政策,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才能在战胜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十三、中国现代史
观点:1.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是现代发展的纽带。
3.改革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观点: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论述: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2.★观点:“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是现代发展的纽带。
论述;①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商品大流通,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和多样性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②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们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它们有助于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与繁荣。
总之,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作为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纽带,对于促进东西方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作用,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是现代发展的纽带。
3.★观点:改革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大力引进外资、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特区经济飞速发展,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经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4.★观点: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论述: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新世纪以来,中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十四、世界古代史
观点:1、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
2、完善法制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3、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4、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文明具有独立性。
5、地理环境不同,文明各具特色。
6、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
7、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8、开放包容促繁荣,保守狭隘致落后。
9、保守狭隘的心态是造成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10、罗马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
11、杰出人物推动世界历史。
1.★观点: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
论述: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诞生了最早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埃及文明,如金字塔;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也出现了耀眼的古印度文明。同样,兴起于东亚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光耀千古,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2.★观点:完善法制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论述: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主持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公元前450年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有利于罗马共和国社会的稳定。529年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整理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人类法制建设源远流长,不断完善法制建设适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观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论述: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搭建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密切了相互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进步。
4.★观点: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化,文明具有独立性。
论述:在专制的奴隶制度下的古埃及,法老是整个国家的主宰,埃及的艺术只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狮身人面像正是这种君主专制政体的折射;质朴的古希腊拥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让古希腊人重视人本身,因此古希醋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富于丰富的想象,传达了人体的自然美、和谐美,表达了人内心最本质的情感。
结论:面对不间文明,我们应该尊重不间地区的文明,持和平交流的态度。
5.★观点:地理环境不同,文明各具特色。
论述: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比如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养育了印度人民,长江黄河则是中国的母亲河。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因此经济上以农耕文明为主,因人口众多,在政治上多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而古代西方文明则以海洋为中心,比如古希腊文明以爱琴海为中心,古罗马文明则以地中海为中心。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很小,耕地十分有限,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经济上以工商业为主。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因此在政治上多实行民主政治。
综上所述,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底蕴,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地理环境不同,文明各具特色。
6.★观点: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
论述:政治上,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市民阶级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经济上,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文化上,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学逐渐兴起。
综上所述,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中世纪城市才是孕育文明新因素的摇篮
7.★观点: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论述: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527年,查士丁尼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综上所述,《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均是法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8.★观点:开放包容促繁荣,保守狭隘致落后。
论述: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各国应虚心学习其它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以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拜占庭帝国凭借其地理优势,昔日的辉煌,到了后期故步自封,不善于学习其它优秀文明成果,以至于遭受外族入侵,千年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结论:开放包容促进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各国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9.★观点:保守狭隘的心态是造成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论述: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自居,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步步自封,保守狭隘,最终在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不断走向衰亡。清朝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结论:保守狭隘、故步自封是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观点:罗马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
论述:公元前5世纪,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罚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这是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公元前1世纪,罗马颁布了万民法等法律,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进一步完善了罗马法学系统;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颁布了《民法大全》,它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罗马的法制建设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民法大全》为总结,经历了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
11.★观点:杰出人物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论述: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对后来历史产生影响,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五、世界近代史
观点:1.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2.学习(借鉴)利于进步。
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5.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6.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7.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是革命的先导。)
8.西方民主政治是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和国情相适应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9.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1.★观点: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论述:中世纪晚期,西欧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国家大量人口迁往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美国、法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流动,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观点:学习(借鉴)利于进步。
论述:①646年,日本向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结论:综上所述,学习(借鉴)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结论:综上所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观点: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论述: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掀起资产阶级革命。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掀起独立战争。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掀起法国大革命。
结论:综上所述,英法美三国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5.★观点:法律文献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论述: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文献,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和《民法典》等法律文献,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各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巩固了革命的成果,保障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观点: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制度,便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状况。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英国历史的进程。1787年宪法的实施,美国由此建立了统一有力的联邦政府,从而保证了国家政治长期稳定,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快速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宪法)的颁布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7★观点: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是革命的先导。)
论述:新文化运动摇了封建礼教和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进行批判,宣传民主、自由、平等,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以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消灭剥削压迫。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1871年巴黎公社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尝试,虽然失败,但鼓舞了广大无产阶级为争取最后胜利而不懈斗争。
结论: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8.★观点:西方民主政治是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和国情相适应的,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论述:①古希腊文明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实行民主政治,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建立相对隔绝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较发达,新兴的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利,要求打破贵族统治,参与城邦政务。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不一样,各国民主政体也呈现不同的特征:法国大革命充满暴力与血腥,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美国在走向民主制的历程中,由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既保证了民主,又维护了公民的自由,从而避免了暴政;英国在走向民主的过程中,最终以“光荣革命”完成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综上所述,西方民主政治是西方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各具特色。
9.★观点: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论述: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成立于1945年的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1955年,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亚非会议,通过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原则,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形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各国应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
十六、世界现代史
观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2.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3.(小论文)题目:中俄两种不同的革命道路
4.政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5.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6.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赢得和平。
7.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需要合作共赢
8.(小论文)题目: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9.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
1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1.★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论述: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中国革命的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伟大的实践成就。
结论: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的理论。
2.★观点: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论述: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缓和国际进展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危机等方面进行积极协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联合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
3.★(小论文)题目:中俄两种不同的革命道路
阐述:1917年,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攻占冬宫,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在中国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借鉴俄国城市暴动的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总结教训后,中共领导军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观点:政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论述: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都发生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都进行了政策创新,吸收了其他制度的优秀经济成果,最终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结论:综上所述,恰当的政策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5.★题目: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论述: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佘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苏俄工农业逐渐恢复发展起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都体现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6.★观点: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赢得和平。
论述:1942年1月,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局;如,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胜利。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为协调盟军的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而召开;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赢得和平。
7.★观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需要合作共赢
论述: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休戚与共的一体。而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的团结合作是应对风险的良策,中国一直在谋求与其他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双方合作共赢,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反观美国,一直在推行单边主义,突出自身优越性,比如中美贸易战,这些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是不得人心的。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大形势下,各国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
8.★(小论文)题目: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阐述: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我国重视服务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惠及全球,为贸易伙伴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财富价值,拓宽了全球服务市场,促进了全球贸易需求。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全球经济仍处于长周期低速增长区间,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各国政府更迭、金融动荡等不利因素仍将持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对此,我国应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打造“一带一路”的“中国服务”品牌,构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轮驱动的全球服务市场布局,着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的分工地位,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推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9.★观点: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大批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独立后的各民族为谋求经济发展和防止新的殖民主义,开拓新的发展道路,比如召开万隆会议、成立不结盟运动组织等,这些表明广大亚非拉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影响了国际的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结论:综上所述,亚非拉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
10.★观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论述: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也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来自中国的“蓝色钢盔”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中国政府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共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增强。在此背景下,各国加强团结与合作,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中国将继续发挥世界大国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