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读了一段日本人写的,曹操早年的历史,很觉得世事无常。
人啊,其实很难把握自己的,无论失败还是成功。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时候,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斗,朝廷大乱,结果给了董卓一个机会。
董卓带兵进入洛阳,控制了整个政权。但董卓也是,哪个傀儡不是傀儡,他偏偏无事生非,废了原来的皇帝,立陈留王作了新的皇帝,接着又是一通胡乱操作,于是,天下大乱。
这就引出了《三国演义》上所说的,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攻打董卓。
但也就一年多吧,由于后勤跟不上,诸侯联军自然解散了,内部的矛盾激化。
曹操这个时候瞅准这个时机,站了出来。
其实我觉得曹操年少的时候还是很有一点特别的,但他爷爷是个宦官,所以还是不能与那些士族集团的后代,象袁绍等人相比的。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鲍信的人。
这人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但人家也是士族的后代,虽然家庭地位没有象袁绍那么显赫,但拿咱现在的话说,也是二代圈子内的人。
那一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兖州守城官员刘岱立功心切,厉兵秣马,出城迎战。
鲍信劝他说:反贼人太多了,老百姓和士兵看见都害怕,你先避一避,我看他们也不会在这儿呆很长时间的。
可刘岱不听,结果出去迎战,就阵亡了。
刘岱死后,鲍信就推荐曹操作了兖州的司令官。
曹操打败黄巾军的余党,收编降兵三十余万,然后挑选部分精锐编为自己的部队。
想一想,当年曹操逃离洛阳的时候,手下只有五千左右的兵力,而现在,三十万啊!实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曹操因此如同升起的一颗新星,顿时耀眼四方。
接着,曹操继续大量收编黄巾军的残余部队,扩充了军事实力,逐步扩大地盘,自此,为夺取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很有点象教员,依靠农民功成名就。
曹操同时想到了招贤纳士,幸运的是,就遇到了名士荀彧、东郡的程昱,他俩投到曹操的幕下,成了曹操得力的谋士。
此后的一件事,足以说明,遇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肯定是能得到帮助的。曹操就在后来得到了这两个人的大济。
这事带有点偶然性,要从三国时期第一莽汉勇士吕布说起。
大家也都知道,刘关张任何一个就够厉害了,可三英战吕布也就是打了个平手吧。
那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刺杀。董卓的部下追杀王允为董卓报仇,吓得吕布弃长安跑路。
吕布逃离长安以后,先投靠南阳的袁术,后又寄身于河北袁绍篱下。但是他走到哪儿都被人怀疑。
吕布是长城以北五原郡人,当初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为将,后来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原,认董卓为父。
但这次他又背叛了董卓,所以袁绍、袁术对他的怀疑不是没有理由。吕布于是来兖州投奔曹操。
曹操因父亲曹嵩被害率兵攻打徐州,留守兖州的是曹操的盟友张邈。张邈乘机背叛曹操,正好因为有吕布到了兖州,两人联手反曹。曹操一时间陷入绝境。
就是这事,多亏了荀彧和程昱的尽力,曹操经历苦战才最终化险为夷。
就说到这儿吧。
这几天听说老家洪水泛滥,这时想起,水是财,但也是灾,心中便起了一些波澜。于是读书想从历史中得到一些安慰和镇静。
有人说回去看看,我不想回去。
我的童年,大多是阳光明媚,但也有一些苦难的片段,
75.8洪水那年,我9岁,因为是八月,是暑假期间。记不清那几天我是在父亲单位,还是在外婆家,反正不在老家。
我记得很清楚,舅舅把我背回老家村庄时,我看到的是,全村一片倒塌的房屋。
忘记过去,不一定就是背叛,我不愿把苦难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