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赵希录:一车又一车,一年又一年 ,青藏线上的18年坚守!

时事   2025-01-24 20:44   西藏  

赵希录,1975年出生于青海,中共党员,现为位于堆龙德庆区东嘎大道的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油罐车驾驶员,1994年从新疆武警部队退伍,2007年入职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油罐车驾驶员。自此,他便与青藏线结下不解之缘,在这条离人间烟火最远的地方,坚守了整整18年。他先后执行过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国家援助尼泊尔油品运输、金沙江堰塞湖等重大保供配送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每一次运输任务的安全完成,先后获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优秀驾驶员、红旗车驾驶员等荣誉称号。


一车又一车,一年又一年,青藏线上的漫长坚守。
凌晨的唐古拉山镇,寒意凛冽,气温低得可怕。停在临时休息区的油罐车驾驶室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在不足6平方米的驾驶室内,两鬓白发,身着蓝色制服的赵希录,正手拿毛巾使劲擦拭着结满冰霜的车窗玻璃。上午7点,唐古拉山镇的天还没完全亮起来,赵希录已经将油罐车前前后后仔细检查了一遍,整装待发,他要准备启程,开始新一天的车程。
从格尔木出发,经过五道梁、昆仑山,穿过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格尔木至堆龙这长达1000多公里的路程,赵希录已经往返走过了18年。青藏线上,最低气温能达零下40多度,尽管保暖措施做得再到位,半夜被冻醒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半夜还好,就凌晨有点冷,但是等被冻醒的时候我也该开始检查车,准备再次出发喽。”当被问到在驾驶室内睡觉半夜是否会被冻醒时,赵希录这样回答。
1000多公里的车程,对赵希录来说,早已成为了家常便饭。从检查身体状况、准备充足的食物、仔细检查车辆、启程开始运输任务、休息间隙大饼充饥、夜幕降临就地休息、再次启程……这是赵希录十几年在青藏运输线上的日常工作写照。在离人间烟火最远的青藏线路上,面对重复单一的工作流程,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面对艰苦的条件,他从未想过退缩。一车又一车,一年又一年,18年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零事故的记录。
带头领跑,保障阿里地区供电,成为团队“主心骨”。
“我们现在的油罐车,每辆车能拉30吨油,这30吨油或许只是沧海一粟,起到的作用微不足道,但是我想啊,我今天拉一车,明天拉一车,日积月累,这样月月拉,年年拉,总能为某个地方、某个人、某个岗位出一份力。”赵希录是这样,也是这样做的。
2018年,临近春节,因任务调动,赵希录所在的运输团队需前往海拔更高、路程更远的堆龙至阿里狮泉河油库执行运输任务。狮泉河油库主要服务于阿里火电厂,是确保阿里地区电力供应稳定的支撑点。此次任务的调整,将长时间见不到家人,赵希录深知此次任务调动的艰巨性,便二话不说,主动带头接受运输任务。“如果我们不去送油,火电厂就供不了电,那里的人怎么过冬啊?”。赵希录这样说。
2018年春节,无数坚守工作一线的劳动者,在各个城市的角落里,守护着万家灯火,而在堆龙至阿里狮泉河途中,赵希录和他所在的运输车队正守护着阿里群众,确保万家灯火通明。
主动请缨,延续“运输兵”的使命,奔赴一线。
“总得有人去做,我是退伍军人,我使命在身,我更得去做!”。2022年的夏天,日喀则正值雨季,距日喀则市城区40余公里的和平机场急需一车航空油料,但此时,前往机场的部分路段已被雨水冲垮,车辆难以经过,必须从羊湖的盘山公路一路绕行。羊湖沿线路况较窄,会车困难,山大坡陡,罕有半挂车行驶,油罐车想顺利经过,极其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与身体素质。赵希录听说此事,便主动请缨,代替原定驾驶人员扛下了前往日喀则和平机场的这份艰巨的保供任务。
为及时将油品送至机场,赵希录一行人一刻也不敢耽搁。从堆龙出发,20个小时的车程,累了就利用停车间隙小眯一会,饿了就拿出匆忙准备的大饼充饥。最终,成功将油品送到机场,保障了飞机的正常飞行。
18年的时间,赵希录始终保持军人过硬的作风,退伍不褪色,主动担当,冲锋一线,用切身行动,践行作为退伍军人的使命。“不怕苦,不怕累,我得延续在部队的使命啊。”他常常这样说。
这条海拔最高、路途最远的能源保供路,赵希录坚守了18年,由于身体素质等各种因素,如今的他无法再度踏上这条漫长又艰苦的保供路。但即便如此,在其他力所能及的短途运输线上,他将一直走下去,为西藏的发展,继续送去源源不断的力量。
文字记者:尼玛拉珍
主审:拉巴曲珍
编审:次仁昂南

编辑:索朗多杰


点点赞

点在看


堆龙融媒
聚焦民生 深耕当下 堆龙融媒与您共赴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