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昂扬之名,奏乡村振兴之歌——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和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教育   2024-08-08 08:10   安徽  

近日,为响应安徽省“百校千镇万村”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调研以及“万名学子联千村万户‘青’力‘犇’赴乡村振兴”号召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青蔬筑梦,共绘田园新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安徽和县开展实地调研,用实际行动诠释农大人“学农、爱农、知农、事农”的深厚情怀。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机关单位、相关企业、产业示范园、农户家中,进行学习调研、访谈交流,以考察蔬菜产业为凤,以收获农技农机知识为凰,在梦想的烈火中涅槃重生。


7月30日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到达和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同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麻彪一起参加了和县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操作演示。该平台利用北斗定位、质量核查、指挥调度、面积统计、作业监控五个功能模块实现农机市场化运行全县覆盖,有效解决了和县农机作业松散、难于统筹管理的问题,为农业生产质量提升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安徽省电视台对实践团进行了采访,实践团指导老师熊玮表示:“实践团的学生们都是励志于学好农机、造好农机的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学子,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学习收获到一些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以致用打好基础”。在深入学习和了解平台功能后,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深刻认识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加和县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操作演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在和州这片历史悠久的皖江大地上,和县人民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如今全产业链的和县蔬菜产业。下午3时,实践团集中乘车前往和县蔬菜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震撼的蔬菜产业探索之旅,在记录时和岁丰、人和地灵、民和年丰、和谐共荣的时间长廊中走一遭,深窥和县蔬菜产业足迹背后的伟大奋斗精神。同时,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学好农业机械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与科技创新对现代种植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推动力。

7月30日下午5时,实践团走入和县绿色蔬菜育苗生产企业学习,与育苗企业负责人开展深入交流,切实学习蔬菜育苗生产全过程及和县蔬菜产业发展变革。从企业负责人的讲解得知,过去和县农户大都使用泥土育苗,蔬菜苗的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不稳定,“育苗难”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近年来,通过蔬菜智慧大棚的应用,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出现,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并迅速在全县各地广泛推广运用,同时也吸引了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农民前来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和县蔬菜博物馆

苗绿满园,稻香满天。7月31日上午8时,实践团成员乘车前往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全面了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增强对“农机-农艺-农信-农田深度融合”的认知。实践团指导教师熊玮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农场农机库中的复式稻麦播种机、水稻高速插秧机等农业机械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让实践团成员切身体验和学习到机械专业知识,水稻生产环节各种农机装备有序衔接、协调配合、广泛应用,共同推进水稻种植产业行稳致远。实践团成员在与农场负责人李有忠的交流中得知,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致力于强化科技支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回馈社会、回报家乡,获得了“安徽省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23年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多项荣誉。该家庭农场不断加强数字化应用,通过动态感知、精准作业、智能控制、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追溯不断提升农场数字化水平,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同时还为安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提供种植试验田,共同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机耕(播)、机插、无人机飞防、机收……课本中的农机作用生产在这里变成了现实,理论与实践在此刻碰撞出新时代的绚丽火花。接着,实践团成员踏入稻田,亲身感受田间地头的勃勃生机与劳动之美,氤氲在田间的稻香,深化实践团成员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深情、对民族的热爱。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和县龙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学习

和县的植保无人机技术较为先进,是和县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7月31日中午11时,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实地观察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实际情况,此外,操作人员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无人机的操作步骤以及其独特优势。实践团成员们对无人机在智慧农业应用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实时解说,成员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更进一步:“泱泱我华夏,满城尽铁兵”,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是我们农业大国必不可少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了解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太平村蔬菜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依托安徽省不断推动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积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太平村通过“在田保鲜”等技术延长蔬菜保鲜期,增加农民收入。8月1日上午9时,在和县太平村辣椒产业示范区一处蔬菜基地的大棚里,实践团成员见到了正在生长阶段,还未成熟的红辣椒秧苗。据历阳镇太平村便民服务中心村书记陈小平介绍,和县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县还在不断通过转型升级让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壮大。“以蔬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太平村为例,全村居民收入90%以上都来源于蔬菜种植。在辣椒种植示范区里面,我们通过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让辣椒一直处于刚成熟的状态,从而延长辣椒的保鲜期,最长能让辣椒在田里待上半年。”村书记陈小平这样说道。

听取民众的意见,发掘和县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上午11时,实践团前往历阳镇太平村村民家中开展走访大调研,受到了村民们热情的接待。在与太平村村民的交谈中发现,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县政府不断革新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带来的红利,村民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门前的路更宽敞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在交谈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太平村从事农业劳动的村民大都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年轻人都前往大城市深造,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劳动力短缺问题会日益凸显;太平村在蔬菜种植机械化方面普及率在不断提高,但一些关键种植步骤例如移栽过程的机械化有待提质增效,当前大部分蔬菜苗的移栽只能使用人力,影响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历阳镇新一代“能人”,专家李明才说道。实践团成员与太平村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机推广主任王齐泉坐下来面对面反馈了上述两个突出问题,共同为太平村蔬菜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微薄之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和县历阳镇太平村辣椒产业示范区学习

农业是国之基民之本,是国家发展的推进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成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核心力量,一系列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并投入使用,农业将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下午3时,实践团探访了安徽和粮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负责人黄工介绍:“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谷物烘干机的企业,生产的5HSM—30粮食烘干机广泛应用于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的烘干处理。”黄工还强调:“在粮食生产储存,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公司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在现有模型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烘干机整体外形采用不锈钢材质,开发运用独特进出粮装置,由总控制开关实现装置自动化运行,烘干机配备内部智能感知设备和进出口加工调节设备,能够实时检测和调控装置运行参数,实现高效率烘干。”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了黄工的详细介绍,对粮食烘干机构有了清晰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安徽和粮机械有限公司学习

和县在先进农机装备方面的不断数字化革新,切实推动了和县蔬菜等作物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我县可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5%,重点建设3个集中育秧设施项目,计划新建3-5个粮食烘干中心、3个水稻育插秧中心和1个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我县政府严守耕地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稳步推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和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麻彪指出。

安徽农业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国家农业发展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各行各业。8月2日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在和县有幸联系到多位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安徽农业大学校友,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2009级校友孙云萍现担任和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科员,她在采访中指出:“和县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无限,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目前作物种植规模在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已经辐射到国内许多大城市和国际城市。希望青年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态度,学习不能停,积极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点燃农业发展的致富引擎。”2001级校友,现任和县农业农村局农牧渔业办公室负责人赵尚亮对实践团寄语殷切期望:“农业方面最终要实现农民富裕,这需要扎实的技术支撑,我鼓励大家去基层发展,要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的方向上刻苦学习,开展理论研究,提高个人素质,发扬奉献精神,将农业科学化,数字化,高效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受访校友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实践团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和县农业发展有了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并积极投身农业发展大洪流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素养,开展乡村振兴实地大调研,在祖国土地上用脚步谱写了乡村振兴新诗篇。


投稿: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和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编辑:张允晨

审核:翟施程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报道工学动态,展现学院风采,畅通信息互联,做好引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