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采访摘要
创下出海演出历史新纪录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韩真、周莉亚,中国舞坛金字招牌,有舞坛“双子星”之称。《只此青绿》《咏春》《永不消逝的电波》,几部现象级舞剧都出自她们之手,每部舞剧几乎都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她们将作品带出国门,创下中国舞剧出海演出历史新纪录。
周莉亚:就像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上,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流淌在我们的作品里。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世界级舞蹈殿堂。2024年8月30日至9月7日,韩真、周莉亚合作执导的舞剧《咏春》,在这里和几十部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舞剧同台竞技,创下9天连演12场的纪录。这是中国舞剧在国际演艺市场历史性的一刻,如此高频率的演出,上座率还能持续走高,她们的《咏春》到底有何魅力?
△舞剧《咏春》
韩真:每天票房都有变化,渐渐到后面几乎就没有座位了。我都是坐在特别侧的位置,需要扭着头看舞台。我们开玩笑叫壁挂,就是“挂”在墙上看。当时我也在观察,所有观众起立鼓掌的时候,我觉得70%~80%都是西方面孔,而且还看到了很多黑人,超出了我的想象。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们是否应该更加自信地,带着我们非常优秀的舞者,站在世界舞台上。
英国使馆是中国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大使馆,150年前为了赔款建立的,那种感情真的不一样。当你输出的是美好的品格、情怀还有力量,尤其咏春拳的祖训说,“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这是我们中国人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姿态。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舞剧《咏春》2022年底首演,现已经在北京、香港、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新加坡等43座城市演出200多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咏春热”,有人因为这部舞剧开始学习咏春拳,有人对舞蹈背后的故事打动不已。
周莉亚:作品里,我们把时间段放在了香港,叶问在这里回望他的故乡佛山。之后他又从香港出发,让咏春拳,让中国功夫走向全世界。我们走了深圳很多地方,也走了岭南和佛山。我记得去中英街的时候,那里有一棵树,它的根在路的一边,但它茂密的叶子长到了街的对面。那一幕我印象特别深,就是“同根同祖”的感觉。
韩真:在新加坡演出的时候,观众还是华人居多。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当粤语祖训出来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来自他们身体上的反应。最后谢幕的时候,两位老人握紧了拳头,大幕还没有提起,他们就已经站起来了。我感觉他们一定是看到了某种儿时的记忆。我跟她(周莉亚)说,你看这两位老人是不是从佛山到新加坡的,又或者是从广东、岭南地区到新加坡的。乡情、内心的寄托,你能感受到他们接收到你把他们的记忆还给他们了,就是那种动容感。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甚至是一个时代生活的别处。那个时代大家对英雄人物一定是有需求的,他有一种凝聚力,有一种力量。我们今天再看功夫,它的价值是什么?我觉得是内心的一种向往,我们想要成为英雄,想要成为可以顶天立地的男儿。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咏春》之前,她们在2021年合作执导的舞剧《只此青绿》,同样也是爆火出圈。首演以来,1000多天,演出600多场,常演不衰。“青绿”女子群舞片段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被观众评价“东方美学盛宴”。2024年国庆,由舞剧《只此青绿》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只此青绿》登陆全国院线。
△舞剧《只此青绿》
韩真:2017年我们看画展的时候,被《千里江山图》捶到了。但是那一刻你不会,甚至不敢想我未来有创做它的机会。但是当你想去创作传统文化题材,尤其是聊到绘画,说到名画的时候,聚焦点一定会落在《千里江山图》上。因为它太特殊了,它不像《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你可以具体地看到非常多,扑面而来的人物。当没有人物的时候,情感从哪里来?情感的连接从哪里来?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人在哪里。1000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这幅画,究竟出自谁手,多少道工序,青绿是如何来的,你的疑问被一个一个拽出来了。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题材,讲述一位现代文物工作者“展卷人”,跨越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师王希孟的世界,见证了他与无数工艺人创作出传世画卷的历程。
周莉亚:你会慢慢走近它,和它对话,了解它,并且和它产生情感。不光有对于这幅画的热爱,还有对于这幅画背后的人的情感。王希孟是一个创作者,其实有些时候我们会把自己同为创作者的心境放进去,在角色里看到自己。我们也有像他一样的未甚工,我们也有埋头苦干的日子,也有煎熬、呕心沥血,看不到结果,甚至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但是你必须要往前走。展卷人为王希孟披上衣服的时候,你会觉得,我们何尝又不是那个少年呢。
做一部舞剧,你耗费的时间、精力其实相当大。从前期立项,到本子的推进,再到决定创作方向。当所有前期工作进行得差不多了,深吸一口进排练厅,开始面对演员。然后就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去编排,就像话剧的对白一样,都是编导编的。每个演员的沉淀,他们的条件和感受都不一样。你要一点点地磨合,一点点地感受,一点点在排练厅里摸爬滚打,准备作品。最后作品要搬上舞台的时候,你作为导演又要和宣传团队沟通怎么运营,怎样更好地在每个剧院都像首演一样高质量地呈现。你的身份在不停地跳。
韩真:包括拍定妆照也是,你要去主导,因为未来文案和定妆照呈现的视觉效果,是你这个作品的第一张名片。
田川:事无巨细。
韩真:对,我俩属于小米加步枪,永远亲力亲为。
田川:所有细节都是自己处理,你们没想过找助手吗?
周莉亚:我们曾经有过一个助手,但后来发现不行。因为当我们俩操的心太碎的时候,就觉得教她怎么回,还不如自己就直接说了。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周莉亚是四川人,韩真是山东人,两人2002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住在同一宿舍,大学时代就结下深厚的情谊和默契。
田川:你们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彼此时的样子吗?
韩真:她穿了一个低腰牛仔裤,一个小露脐装,背了一个很时尚的大包,从走廊“哒哒哒”走进教室说“我们班在这儿”,然后放下东西就奔着把杆去了,翩然而至的感觉。我印象特别深,我说天呐,也太卷了吧,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考表演呢?
周莉亚:最开始我是先听到的真真的名字。因为编导系要写作品结构,评作业那天,我记得肖淑华老师念她的作业时我说哇,写得真好,好厉害,这个韩真是谁?直到开学,我看到我旁边床位上写了“韩真”两个字,我说这就是那个韩真。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见到人,但是我知道韩真跟我一个宿舍了。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韩真和周莉亚,性格迥异,却有着共同的志趣。大学毕业后,周莉亚进入东方歌舞团做编导,韩真在海政歌舞团,初入社会,两人一起租房,一起在舞蹈行业打拼。2014年,广东省歌舞剧院邀请周莉亚、韩真担任舞剧《沙湾往事》的编导,成了两人合作关系的开端。
△舞剧《沙湾往事》
周莉亚:我们两个在《沙湾往事》之前,已经跟着前辈导演们做过好几部舞剧了,从做编导到做执行编导。其实中间有一段时间我非常非常痛苦。跟着前辈做,你会发现自己学习了很多,感受了很多,也锻炼了很多。但同时你会发现,你其实是在完成总导演想表达,想实现的东西,但是“你”在哪儿?
后来我就跟真真聊,她看完我参与的作品以后就说,最后呈现的和你刚开始跟我说的差别还蛮大的。我记得我哭了,我说其实这个过程我很纠结。并且在纠结的过程中,我在很多人事上的处理也不够好,可能因为那个时候还是年轻。后来真真也安慰我,她说莉亚,我觉得我们要做自己的舞剧,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做自己的作品。我特别清晰地记得这句话。
田川:那是哪一年?
周莉亚:应该是在2013年。我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遇到了《沙湾往事》。当时熊健院长找了好几位非常成熟的导演来做《沙湾往事》,但他们都没有时间。熊健院长找到我的那一刻,我一下就想起了真真跟我说的那句话,然后我就给她打电话问,真真,做吗?她说,做。
韩真:虽然那个时候我斩钉截铁地跟她说做,但其实心里面想,人家真的就把这个事情交给我们了吗?会信任我们吗?因为我在说想做自己的舞剧的时候,还包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我们这一代编导,是不是也可以有执导的机会了?如果有的话,我们一定要好好抓住,背起行囊,进入我们合作的开始。
> 专访下集 | 舞剧导演 韩真 周莉亚 <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在舞蹈编导行当里,两位女性搭档并不常见。周莉亚和韩真,合作稳固长达十年,创作七部作品,排一部火一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舞剧界商业性和艺术性最高的女性导演。
如此小众、冷门、难懂的舞剧艺术,为何在她俩手中都能成为“爆款”?面对不可预知的挑战和诱惑,她们是否能坚持创作本心?让中国舞剧走向更远的地方,她们身上还有多大胆量和功力?
周莉亚:可能大家认为我们的作品得到了认可,之后再做起来应该更得心应手。但其实我会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你可以预判到更多问题,也知道自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你想突破,你想要“不一样”。创作就像在一个无尽的隧道里,有时看不到方向,也看不到前进的那束光。
韩真:创作并不是盖楼,不是在一楼上盖二楼。每个作品都要从地基开始,但是观众对你的期望值可能已经到五楼了。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越来越不轻松,压力越来越大的过程。
“
对话 韩真 周莉亚
韩真和周莉亚正在巡演的新作品《赳赳大秦》,又一部现象级作品。作为剧目导演,她们和多位国际知名舞台设计师联手,用了六年时间,将舞台打造成一座移动的“秦朝战车”,观众席随剧情发展向前行进,瞬息穿越两千年。剧场之恢宏壮观,吸引无数观众目光。
韩真:6年前接下这部作品的创作,有国际团队,有崇拜的乔治·西平。乔治·西平是一个和蔼的老头,在我们快刀斩乱麻地否定他的设计时,他竟然摊开手说,哦,那我再想想。我们很惊讶地说,可以这样的吗?大师的合作态度非常好,那一刻我们觉得是很美好的。现在想来胆子是真大。
周莉亚:这部剧让我们成长了。
韩真:它对我们来讲应该算是跨界。这样的体量对导演统领能力的要求跟舞剧不在一个维度上。我们每天几乎都要跟二三十个部门协同合作,我第一次在我的工作群里看到有一个部门叫物业。每次说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物业就会跳出来说,安全帽为什么又不放在该放的地方。这是一段很难得的人生经历。
周莉亚:这个剧场就是为了这部作品建的,它的技术难度超出了我们以往任何一个舞剧的经验范畴。以往我们说舞美组、灯光组、服装组的老师,我们一起开个会。但这次我们是说工程部、机械部、特效部,一起开会。从最开始戴着安全帽进去,都是工地,到看着一个剧院建起来,在这个剧院里呈现了这么多演出给观众,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首演结束长叹了一口气,说终于成功了,大家抱在一起,哭成一片。
△舞剧《赳赳大秦》
田川:你们不断突破,每一部作品都是大IP。获得名声之后,有在商业上获益吗?
韩真:没有,因为我们是国家院团。
周莉亚:对于国家歌舞团的编导来说,你不光有文艺创作的责任,你还有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内心不会过多纠结是否能在商业上获益。
田川:没有商业的压力,是不是就可以更纯粹地在艺术创作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呢?
周莉亚:这种纯粹是相对的。你的作品要走进市场,不是说院团花了钱排完以后,比个赛就把它封箱了。它要走进市场,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它需要一个很好的生态。
韩真:某种程度它也是激励创作的动力,包含付出和公平。这几年,在大家关注舞蹈后,从事舞蹈行业的人收入比之前普遍要好了很多,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我们有了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创作邀约。其实90%的邀约我们都婉拒了,因为如果都接下来,它就不是创作了,而是我们谋生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样会改变我们创作的初衷。
田川:两个人已经合作十年了,创作过程中有发生过矛盾吗?
周莉亚:我们俩都是实干型。如果我主排这一部分内容,她就在别的排练厅主排其他的段落。等她过来看的时候可能会说,莉亚我觉得这个地方处理的不是很舒服。但我们两个不是纸上谈兵地去聊,她一定要把这个事聊到让我懂。这个时候她就会说那我上手调一下,调完发现好像她这个是挺好的,那不如就这样继续往下走。在这件事情上我俩一点负担都没有,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让作品更好。
韩真:我们像是在共同帮扶着对方,去完成对方的艺术追求。很多人觉得两个女孩怎么合作,老有人说女人很难合作。我想女人怎么难合作了,我们女人又有韧劲,又有胸怀,又细腻,又有耐力。我们既有感性的冲动,又能是长跑运动员。
周莉亚:她在我每次在跑不动的时候,或者最关键的时候就会推我一把。我觉得我对她而言就是很有安全感,不管她跳去哪儿,回来以后我还在那儿,并且还往前走了一截。
田川:莉亚长跑运动员的特质是被训练出来的吗?还是一直就是这样?
韩真:她打小就是这样。大学的时候,她编的作业都是最长的。老师如果说作业需要5~8分钟,我可能就做4分58秒,她就是会做7分48、49秒的人。
周莉亚:因为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非常聪明、有天赋的人。
韩真:你很有天赋,不用怀疑自己。
田川:你看到她的天赋是什么?
韩真:任何事情她都要想透,形成完整的逻辑盘,我觉得这就是天赋。而我更蔫儿淘一些,踩到点了,就可以了。
△韩真 周莉亚 合影
田川:未来你们会一直合作吗?还是可能会分开?
周莉亚:我觉得随缘。我们之前也是分开做的,有各自的作品,还打擂台,最后都获奖了。如果有一天大家创作的感受,想追求东西的不一样了,那就支持对方完成想做的。
韩真:我们是彼此非常好的伙伴,但是千万不要在对方的生命里,放大自己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这么多作品,一部一部,我们每个脚印都踩得很实。我们会更加珍惜看重,也更加清晰地知道我们合作的意义,和这份情感的来之不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制作人:张燕
编导:李晗
编辑:高宇、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