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建设、思政工作、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喜迎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专栏,回顾过去的耕耘与收获,共同展望美好未来!本篇展示学校在思政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
学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深化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建设和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福职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思政引领力持续增强
学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注重运用“3820”战略工程等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福建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全面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打造“励园红”“励园春雨”等育人品牌,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提质创新,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学校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和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校。特教学子蛋雕作品入选迎接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和迎接党的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并收到教育部感谢信。
在“大有可为”学习交流中心举办新生代表座谈会
打造校园急救教育“青锋志愿服务队”
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全校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融入思政课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学习交流中心,打造校内红色教育基地、党员政治生活馆暨思政课VR教学实践基地,深化励园特色“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与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3820”战略工程实施三十周年成就展、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思政队伍,选聘优秀校外导师,集合多元思政育人主体。学校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入选市级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教研基地学校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高校,培育《双循环·三融合·四联动:高职就业育人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船政魂 励园情》《“3820”战略工程与新时代“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融合》等省级思政精品项目14项。
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举办“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
参加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
推进以文化人,励园文化建设成效彰显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托校内百年荔枝林打造“励园文化”特色品牌,深化“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感恩奋进”四大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理论引领系统”“课程教育培育系统”“校园活动融合系统”“人文环境熏陶系统”“社会实践促进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六大体系建设,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侯官文化、船政文化、“福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传习基地,以高品位校园文化滋养时代新人。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连续五届获评省级文明校园,校园文化成果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并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优秀案例集》,学校“阳光励园”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全国百强校园媒体,师生舞蹈、话剧及评话、伬艺等表演获奖百余项。
举办“福文化”艺术设计作品展览
原创舞蹈《中国风》获第七届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原创话剧《少年严复》获第五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非专业组剧目奖一等奖
END
来源|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排版|杨博萱
初审|王莉
二审|林靖
终审|陈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