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王兰民研究员团队论文【CRST】|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诱发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特征及机制

文摘   2024-08-11 15:10   西班牙  


期刊: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作者:Lanmin Wang, Shiyang Xu, Xu Liu, Zhijian Wu, Yongming Chen, Weifeng Wang

年份:2024

研究亮点




1.研究了多年冻土区地震灾害特征;

2.在多年冻土区发现了液化现象,并找出了触发液化的临界PGA

3.提出了工程项目在多年冻土地区避免地震破坏的距离;

4.给出了温度对多年冻土动态参数的影响规律;

5.提出了寒冷地区地震岩土灾害的防治措施。

摘要




      2001年青藏高原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全球多年冻土区最大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造成地表破裂带长426公里,地裂缝宽约10-30厘米,地震沉降最大值为20厘米。此外,地震还引发了湖岸和河岸的液化、大坝和边坡崩滑以及雪崩。通过现场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土样的实验室测试和动态行为的数值分析,研究了地震灾害的特征。此外,还提出了工程项目的相关预防措施,为寒冷地区的地震减灾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


图表




图:永久冻土的范围和分布


图:冻土厚度沿破裂带的分布


图:研究区地裂缝和地震沉陷


图:液化场地(a)砂土液化出水口,(b)砂土液化痕迹,(c)砂土液化迹象,(d)砂土液化的探地雷达剖面


图:冻土区边坡失稳(a)落石,(b)冻土崩塌,(c)路堤滑坡,(d)雪崩


图:表面断裂带应力分布图


图:输油管道损坏机理示意图


图:Kusai湖出砂口取样液化试验结果


图:不同温度下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


图:不同温度下阻尼比(D)与动态应变曲线

结论




1.地震破裂带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破裂和走滑断层运动。冻土表面变形主要为脆性变形。


2.冻土场地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可归为II类场地。然而,应考虑地温、冻土层和冻融(季节和气候变化)以及工程结构的影响。


3.多年冻土场地的地震岩土灾害主要包括地表破裂、液化、地震沉陷、裂缝、基岩和冻土崩塌、冰雪雪崩等。在工程规划、勘探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评估灾害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Wang, L., S. Xu, X. Liu, Z. Wu, Y. Chen, and W. Wang (202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on permafrost sites induced by the west of Kunlun Mountaion Pass 8.1 earthquake in 2001,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26, 104267, doi:https://doi.org/10.1016/j.coldregions.2024.104267.









投稿邮箱engeomodel@gmail.com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广的所有论文,仅供学术交流,由于小编水平有限,摘要、图表均为原文内容,文字翻译部分仅代表小编个人理解,本公众号不具该原文的版权。在文献解读或作者简历介绍过程中如有疏漏,我们深表歉意,如涉及侵权问题或冒犯之处,请作者团队及时联系本公众号(邮箱),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或删除,感谢您的谅解!

工程地质灾害及滑坡风险评估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and landslide risk assessment。 普及工程地质灾害、滑坡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