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 deepseek v3 主要做成了 2 件事:
继 flash attention 之后,又一个相信自己比英伟达懂 GPU 计算,并且做到了的团队; 找到了 pretrain 的一个 10x 变化。
这里前者是指 fp8 训练,后者是指 pretrain batch size 的扩展。
知乎:朱小霖
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837132971/answer/67345859891
编辑: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fp8 训练应该算是各个工程团队长久的痛。大家都明白 fp8 的计算峰值是 bf16 的一倍,但是除了 23 年 Yi 团队对外宣传成功做了 fp8 的 pretrain,fp8 这里一直都没有一个相对公开的 recipe,更多地是 “训练极其不稳定” 的流言。而英伟达官方的 transformer engine 似乎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如同英伟达的其他开源软件库一样,变得愈发笨重和冗杂。
deepseek 团队有这个勇气和能力直接抛开英伟达提出的 fp8 实践,给出了例如正反向都使用 e4m3,attention 后的 linear 输入的精度需要提升这样的细节,以及独立实现 per-group scaling 的训练(这部分也可以解读为受 B 系列显卡的 microscaling 启发),真的是非常令人佩服。就像是 Tri Dao 大大告诉大家 attention 的 kernel 应该这样写一样,deepseek 团队正在告诉大家,fp8 应该这样用。
相较于 fp8 这个可以被看做是相对独立的工程问题,我更喜欢的是他们通过扩大 batch size,提升工程效率的这种算法和工程的联调。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系统领域的一个常见思路就是去考虑在某个维度放大 10 倍之后,会有哪些新的 trade-off,从而获取更充分的设计空间。deepseek 提出的将 pretrain batch size 从传统的 4M~8M tokens,提升至 4K * 15360 = 60M tokens 就是这样的变化。超大的 batch size 可能可以 makes pipeline parallel great again。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 pp 是相对鸡肋的并行方式,因为不管怎么优化 pp 算法,减小 bubble 的前提总是 micro batch 足够多,划分足够细。以 deepseek v3 这个 671B 模型为例,目前的设置是 2048 卡分 16 路 pp,没有 tp,也就是 2048 / 16 = 128 路 dp。那么在 context length 为 4k 的情况下,如果 batch size 为 4M,也就是 1024 条 sample,每一组 pp 的 16 张卡只能分到 1024 / 128 = 8 个 sample,连让 16 张卡同时运行都做不到。
而当 batch size 扩到 15360 个 sample 时,每一组 pp 的 16 张卡就能分到 120 个 sample,那么 bubble 就可以压下来,pp 也就变成了一个不错的候选:因为它通信较小,而且部分通信相较于 tp 更好隐藏。由此,引出了论文中 dualpipe 这样的新设计,这部分我估计这个问题下面会有很多细致解读,我就不展开了。
考虑到现在工业界的 sft 也走到了一个 epoch 10B token 这个量级,我觉得这种 batch size 上的调整会对 25 年训练框架的设计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我倾向于扩大 batch size 会有一定程度的掉点(实际上最近还在和同事聊,是不是 llm 到了一个需要上 lamb 的时候),所以如之前character.ai的那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630846/answer/3540776093)中提到的,我非常钦佩能够牺牲一点模型性能,换取工程效率提升的团队。真的太优秀了,太 nb 了!
最后,还要感谢 deepseek 让资源少的团队又燃起了从零训 sota 的火苗!
P.S. 刚刚发现其实 deepseek v2 的时候 batch size 就已经很大了,是我后知后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