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人普遍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倾向于认为个人的能力、智力和才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通过努力来显著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下,人们往往害怕失败,避免挑战,将失败视为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成长型思维是指人们认为个体特质具有可塑性的思维倾向。成长型思维的人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会通过学习和自我提高来面对挑战。
成长型思维的积极意义
1、增强适应性与韧性
成长型思维使青少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更具适应性和韧性。他们能够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威胁或障碍。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有助于青少年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乐观,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2、转化学习信念并催生学习动力
青少年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时,他们会产生更强的内在动力去学习和探索。他们视挑战为成长的机会和学习的资源,而不是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轻易放弃或逃避。
3、促进个人成长与自我超越
成长型思维鼓励青少年不断挑战自我,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这种思维方式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追求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超越自我限制,实现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1、鼓励式教育
要多多鼓励青少年的行为,通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少年、积极肯定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好奇心等方式,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坚韧和成功。
2、正确看待失败
让青少年明白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垫脚石。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提升的方向。通过引导青少年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可以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进。
3、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思维模式
要引导青少年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找出其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并鼓励他们勇于做出必要的调整。这种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能力,将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己,实现持续成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人生不设限,拥抱成长型思维,成就更好地自己!
作者:孟水莲 黄大庆
北京联合大学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