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3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支持的“陈映真的意义:台湾历史后街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致辞(冯海文 摄)
王军表示,陈映真先生是著名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台湾爱国统一阵营的杰出领袖,台湾同胞的杰出代表。去年5月26日,陈丽娜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陈映真文学资料捐赠协议》,并将陈映真的珍贵文献资料无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在两岸引起较大反响,产生良好的示范影响。中国现代文学馆在陈映真研究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建立“陈映真文库”,截至目前陈映真文学资料已入藏4000余件,并完成数字化转换;举办各类学术活动,主办“我们今天如何阅读陈映真”主题读书会,为“纪念陈映真先生征文活动”给予学术支持;推出重要学术成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陆续刊发4期“陈映真研究”专栏。王军谈到,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将在陈映真手稿轶文的收集、文献的数字化及其深化利用、台湾作家口述史研究等领域持续耕耘,积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陈丽娜致辞(李鹏 摄)
陈丽娜认为,陈映真的作品表达了对祖国热忱的爱和对人民的炙热情感。她动情地回忆:“他在田野中行走,他在城市中声讨,他笔耕不倦,他创办刊物,他一生都在探索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份感情。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唤醒更多的民众,引导更多的青年。”陈丽娜认为陈映真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的人品。陈丽娜也表达了对现代文学馆建立“陈映真文库”及举办相关学术研讨活动的感谢,“一年前的决定是一个开始,今天的会议是一条路径,我们为映真而来,终将抵达梦想之处”。
当日,与会学者就“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陈映真”“时代与历史视野中的陈映真”“陈映真的文本与阐释”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者谈到,陈映真的文学创作延续着20世纪30年代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的写作传统,注重文艺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能;他的部分具有现代主义美学特征的作品,反映了“五四”以来本土化的现代主义传统,即以现代的形式寻求民族乃至人类的出路。陈映真怀着对世界的深深的爱进行创作,他在创作的各个时期,都在践行其主办刊物《人间》“站在弱小者的立场”的宗旨,探索“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丰富关系”的道路,努力破解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建立不同社会群体相互认识与连接的基础。
研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我们如何阅读陈映真”青年论坛和“面向未来的陈映真研究”圆桌论坛。青年论坛上,青年学者们分享了陈映真作品和思想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圆桌论坛上,学者们提出未来陈映真研究的多元角度,并探讨了如何拓展更广阔的学术研讨空间,壮大陈映真研究的新力量。
与会者合影(冯海文 摄)
内容来源: 文艺报1949微信公众号
美编:崔琦 二审:辛昭瑞 三审: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