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带娃与养老,海外华人父母的现实生活与挑战 | 北美候鸟海外华人社区

民生   2024-10-27 16:32   美国  
更多在美生活养老干货,敬请关注公众号,欢迎加入【北美候鸟社区】各类家长群养老群参加线上线下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合作\投稿\联系我们: 
邮箱:ushouniao@gmail.com

更多赴美养老、移民、海外生活的攻略,请查看文末。欢迎留言。进群请关注公众号。

在北美候鸟的家长群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叔叔阿姨们的分享关于带孩子的不易,在我们的年轻人群里,也时常了解到子女们对于父母们带娃的看法。我们理解到,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不仅仅是沟通和看法,有些是爱与责任导致的天然边界隔阂无法轻易逾越。今天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父母们了解和孩子们生活的边界,也希望孩子们能理解到父母们的内心需求。欢迎留言评论,更欢迎指正和分享您希望了解和分享的话题。
>>推荐阅读:

父母赴美:《赴美B签免面签申请被拒,如何顺利通过面试?》

父母移民:指南 | 在美子女如何为父母申请绿卡?父母移民美国详细流程及经验分享》


隔代带娃与养老,海外华人父母的现实生活与挑战

文 | 北美候鸟社区 汤圆

图 | 北美候鸟社区 各家长群家长们

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家长在出发去海外子女家之前都会很兴奋的说"我们就要与孩子一家团聚了!",但在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常常可能是:"孩子马上要生产了,我得去帮忙照顾孩子、再帮忙照顾孙子"或"孙子还小,总不能让孩子们这么累,我们能帮忙就得帮忙".......种种表述与内心想法的差异,折射出海外华人家庭养老议题的复杂性:名义上的"家庭团聚"与"安享晚年",实质上往往很容易演变为,一场无休止的付出与责任。

一、从团聚养老到全职带娃:意料之外的人生转折

1. 启程时的双重期待

中国父母们对来到海外的孩子身边,既有浓重的思念、又有强烈的责任感。大多数老人来到海外之前,都怀揣着双重期待:既想和子女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又希望能为子女分忧。正如一位家长所说:“趁着我们还能动,尽量给孩子帮帮忙,减轻点孩子的负担”。也时常能看到,各类信息和攻略不断的提醒大家,入境海关切记不要说是帮孩子“带孩子”,因为外国人理解的带孩子,并不是中国父母们认为的家庭团聚的行为,父母们的细致入微的帮衬更像是一种“职业”行为。

2. 现实的转变

"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一刻不得闲。"原本期待的休闲养老生活,很快被繁重的育儿责任和家务所取代。一位刚来美国一年的奶奶分享:"本来说就帮忙带几个月,可现在孩子上班忙,请保姆不放心孩子完全交给别人,加上价格也太贵,我实在不忍心看着他们这么辛苦。"
摄影:长白山(北美候鸟摄影群)

二、多重身份的角色冲突

1. 养老者 VS 照顾者

"回到西安就特别想那边,担心孙子;回到美国又特别想家。"这种情感的撕裂感,反映了老人们在"养老"与"照顾"两种角色间的艰难平衡。他们既是需要休养的老人,又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这种矛盾的身份定位常常导致身心俱疲。

2. 在海外的“外国人” VS 海外小家庭的“支柱”

在美国,他们是需要适应新环境的"外国人";在子女们的小家庭里,却要担任起维系家庭运转的重任。一位老人感叹:"考了驾照,学用智能手机,研究美国和现代流行的育儿理论,事事都要重新学,但还是得撑着。"

3. 长辈 VS “帮工”

"谁的娃谁做主。"这句话道出了很多老人的无奈。在子女家中,他们不得不按照美式育儿方式带孩子,有时甚至被视为"专业保姆"。一位老人说:"有人说父母是专门来带娃的,这话听着特别扎心。",老人们往往容易觉得,自己做家务和带娃是“专业人做专业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位家长说,觉得暖心酸心又扎心,因为总算自己有点价值和热量还可以为孩子付出,但又仅仅只是一个家庭服务者的角色。
《湾区傍晚》摄影:长白山 (北美候鸟摄影群)

三、性别差异下的不同境遇

1. 女性长辈的全能转型

女性长辈往往更容易适应照料者的角色,但付出也更多。北美候鸟群里一位家长说,“除了Costco购物外,农贸市场买菜、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事事都要管。"这种全方位的付出,甚至强度堪比996,往往让她们透支了身心。

2. 男性长辈的价值迷失

对男性长辈来说,角色转换的挑战更大。今天,在北美候鸟的养老群里,有一位曾经在高校任职的家长说,"以前在单位是领导,退休很久了也会被单位记得写信电话问候,但是现在在孩子这里,我连哄孙子睡觉都不会。"
曾经荣耀的职业身份的丧失,全新的环境、新的角色需求的演变、面对孩子家庭里对家务和育儿的帮忙需求,甚至育儿能力的不足,常常让他们陷入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质疑。
《霜叶红于二月花》摄影:liulijuan(北美候鸟西雅图家长群)


四、代际观念的碰撞与调适

1. 育儿理念的差异

"美国这边不让哄着睡,说要培养独立性。"东西方育儿理念的差异,常常让老人们感到困惑和无奈。但为了家庭和谐,多数人选择了妥协和适应。

2. 家庭关系的重构

一些家庭找到了平衡之道:"我们现在住得近但不住一起,早上自己活动,下午带带孩子,晚上回自己家。"这种安排既保持了适度的付出,又维护了个人空间。

五、多代同堂家庭生活模式的探索

1. 建立明确界限

"帮忙可以,但不能替代。"越来越多的长辈们意识到设定界限的重要性。这包括时间的界限、责任的界限,以及经济的界限。

2. 保持独立性

一位家长说,"老窝不能丢,养老钱不能撒手。"经济和生活的独立性,是维持尊严和话语权的基础。一些老人会刻意保持自己的社交圈,给自己周末或者定期放假,参加华人社区活动,维持生活的多样性。
《大康河的秋》摄影:简单(北美候鸟西雅图群)

结语

海外华人父母的养老之路,从最初的"团聚"需求到实际的"带娃"责任,折射出新时代下家庭关系的复杂演变。这不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或许,解决之道不在于完全规避隔代带娃,而在于如何在付出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在责任与自由之间寻求共识。毕竟,真正的家庭幸福,应该建立在每个成员都能保持尊严、尊重、自由和快乐的基础之上。

更多在美生活养老干货,敬请关注公众号,欢迎加入【北美候鸟社区】各类家长群养老群参加线上线下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合作\投稿\联系我们: 

邮箱:ushouniao@gmail.com
【北美候鸟社区】
常用信息汇总 2024.10版
1. 赴美 | 海关限制入境物品清单
2. 赴美回国时,如何填写海关指尖码?
3. 移民 | 律师讲解父母移民有哪些方式 
4. 移民 | 子女为父母办理亲属移民,流程及细节,请看经验分享
5. 移民 | 申请绿卡境内境外时间线及案例
6. 移民 | 父母境外申请绿卡面试流程&经验
7. 延期 |第7次延期攻略
8. 父母来美哪些成人疫苗值得/需要打?
9. 在美国常见疾病如何应对——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有哪些?
10. 人在海外,身份证、驾照过期如何更新?
11. 护照到期,境外如何在线更换?
12. 护照丢失,如何补办护照/签证/旅行证?
13. 在美年轻人为B签探亲父母购买保险的经验分享
14. 在美国种菜攻略:在美国不同地点的种菜时间
15. 携带/出售处方药是否违反美国法律?
16. 父母美国养老(5) 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红蓝卡)
17. 美国养老(6):父母境外申请绿卡面试流程&经验
18. 赴华 | 申请中国新十年签——避坑指南
19. 申请旅游签证/十年美签续签,如何申请免面试——免面谈代传递详解
20. 官方指南:外籍赴华/回中国工作生活全面指引(中英文版)
21. 律师详解|外籍子女继承境内遗产,如何变现购汇出境:继承转移制度
22. 美国海关:哪些中国药是“禁药”,入境美国禁止携带?
23. 在美国,年长者可以享有哪些福利和服务?
24. 知识|获得美国绿卡后,不在美居住会失去身份吗?
25. 在美生活须知:必须保存的文档、数据与证明
26. 知识 |切记不要隐瞒国内收入,境外收入申报不等于缴税

27. 申请入籍成为美国公民timeline&面试经验分享

28. 父母赴美须知:在海外,如何防止父母迷路或走丢

29. 律师详解:外籍如何继承父母在国内的房产?

30. 中国医保局官宣:人在海外,可以购买国内医保

31. 父母赴美须知:在海外,如何防止父母迷路或走丢

32. 赴美B签免面签申请被拒,如何顺利通过面试?

养老专题:
75岁老年人中 12%还在工作,美国人多大年龄退休?
养老专题| 如何在美国退休和养老?——中等收入人群

观点:美国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养老问题

美国人养老的保障体系有哪些?

在美国退休养老,华人的优劣势和注意事项

深度分析 | 了解美国的养老模式和体系、在美国养老的利与弊

美国人如何养老?美国当下流行的候鸟式养老及注意事项

指南 | 父母移居海外,官方指南如何领取国内的养老金

美国华人“老年回国潮”火热,原因曝光

海外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异国他乡重塑晚年

父母海外养老:移民一代与负一代的相处困境

关于养老,候鸟家长心里话:

髦耋老人分享在国内养老公寓的生活感言

那些来美国养老的家长们怎么样了?

独生子女移民后,中国老人在美国的真实“养老”生活

父母投奔海外的子女后《落叶终要归根》

海外华人父母:落叶为什么总想归根 

海外华人父母的心里话:养儿防老不靠谱? 

海外华人父母的心里话:异国带娃,候鸟老人的酸甜苦辣

UA857 一生的记忆:父母回国后的所思所想
海外华人心里话:纽约机场送别妈妈的一封信

“还有两天妈妈就要回国了” 

海外华人想对父母说:你们过的好,比帮我们过得好更重要

海外华人:回国陪老妈过日子(1)

海外华人:回国陪老妈过日子(2)

海外华人:回国陪妈妈过日子(3


北美候鸟长辈关注计划
优质海外华人家长社群,数十万家长共同分享相互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