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科技人才寄予厚望,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民革高度重视青年党员的成长和培养,2020年首届中山青年论坛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在青年民革党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第二届中山青年论坛落地浙江杭州,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希望你们尽快在政治上、专业上、履职能力上强起来,勇担时代重任,谱写人生华章。”10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在第二届中山青年论坛开幕会上对青年民革党员提出了殷切期望。本届论坛以“科技青年 挺膺担当”为主题,通过设计圆桌对话、签约仪式、主题论坛以及分论坛等环节,为青年民革党员搭建了交流交往、展示才华、沟通合作的舞台。
时代召唤 科技青年勇立潮头
“呼噜……哗啦……”一阵深邃又平静的声音让全场观众屏住了呼吸,侧耳倾听。
“这就是来自海底20米深处的潮流发电的声音。”在10月22日举办的圆桌对话上,民革中央委员、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让在场的观众听到了“电”的声音。
2001年林东从澳大利亚学成回国,创建了杭州绿盛集团有限公司,打造了牛肉干行业巨头——绿盛牛肉干。“但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名响当当的科学家。”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潮汐能开发的嘱托,林东与团队在舟山建成了我国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使我国成为继美、英之后第三个掌握潮流能发电并网技术的国家。“我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秉持初心、砥砺前行,致力科技创新,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第二届中山青年论坛现场。吴姝静 摄
何报翔在开幕讲话中寄语民革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有所作为。
论坛上,还有一位民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战场”也在那浩瀚无垠的海洋。“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正在激烈地展开,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这个过程不仅要靠‘近海优势’,更要靠‘科技强势’,需要更多创新力量去解决、更多的青年人才去建设。”民革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和其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无人艇企业。经过14年的自主创新,他们实现了中国无人艇从0到1的过程,以科技实业推动中国无人艇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
无人艇技术投入大、周期长、门槛高,很难出成果,被行业内称为“贵族运动”。但放眼全球,张云飞的企业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国家发展需求深度契合。”张云飞分享道,“只有把个人科研方向、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履职尽责 科技青年奉献力量
第二届中山青年论坛圆桌对话现场。吴姝静 摄
论坛上,民革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婷婷带来了一封被她珍藏已久的、来自快手“老铁”姚晓奎的信。“尊敬的快手科技公司您好,我叫姚晓奎,是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吉昌镇的驻村第一书记,此次来信带着乡亲们由衷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信的末尾,还有乡亲们郑重按下的21颗红手印。
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快手“乡村振兴官”项目的扶持下,大田窝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姚晓奎通过快手平台帮助乡亲们销售了40余吨苹果,有效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
这个故事让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宋婷婷难以忘怀。从2018年起,宋婷婷牵头成立了快手扶贫办公室,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在全国各地引入了1000名“快手乡村振兴官”,培养了100多位“幸福乡村带头人”,帮助20多万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
“正是这样的故事让我看到互联网科技是如何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如何让偏远地区的乡亲们实现了脱贫致富”,宋婷婷感慨地说,“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通过互联网开展公益的信心和决心。”
在民革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像宋婷婷这样通过技术助力人们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在少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就是民革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努力奋斗的方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民革党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欢长期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才能更好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公共卫生研究工作者,刘欢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预防的疾病得到控制、公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成就虽不直接体现为短期经济效益,却是长远而广泛的社会福祉。”
已经有14年民革党龄的刘欢是一位“资深”的青年民革党员。“加入民革的这些年,我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2022年刘欢被派到天津市和平区卫生健康委挂职一年,刘欢告诉记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她通过亲身参与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也实现了飞快地成长。
双向发力 助力科技青年全面成长
民革从事科技工作的党员有8400余人,其中青年党员近千人,是民革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民革中央副主席谷振春在闭幕讲话中表示,民革十四大以来,新一届民革中央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青年党员的成长和培养,将青年党员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为青年党员更好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
“在‘勇攀科学高峰助力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各位民革青年科技工作者畅谈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让我深刻感受到,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广大青年民革党员的时代担当。”民革云南省昆明市委会副主委、昆明市科技局局长刀福东告诉记者,论坛一方面给广大青年民革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的平台,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与科研人员的科技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很多民革省级组织也在青年工作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培育了一些工作品牌,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营造了青年工作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9月8日,在民革北京市委会举办的“七十五载风雨同舟 奏响青春澎湃赞歌”第三届青年讲坛上,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民革党员分享了自己加入民革后的故事、感悟、作为,展现了民革党员在新时代追梦、逐梦、青春奋斗的风采。
据民革北京市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万方介绍,2022年,民革北京市委会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连续三年举办“青年讲坛”,为广大北京青年民革党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万方告诉记者,民革北京市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还通过广泛组织全市青年民革党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和重点课题推进会,不断提升青年民革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推动重点课题的成果转化,实现凝聚青年力量、服务青年民革党员成长的目标。
这样的实践还有很多:在江苏,省辖11个市级民革组织实现青委会全覆盖;在广东、甘肃、新疆,开展民革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青年民革党员谈心谈话活动;在浙江,制定《2023年至2027年组织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吸收更多综合素质高、代表性强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民革组织;在上海、浙江、重庆、四川、宁夏,明确提出加大对青年民革党员挂职锻炼推荐力度;在福建,打造参政议政人才种子工程,组建人才库;在黑龙江,建立“青年党员议政论坛”,打造青年民革党员在线交流、提交议案提案平台,还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抓手,建立社区“初心加油站”,动员广大青年民革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
身为青年民革党员,如何平衡工作和履职的关系?
民革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杜官本表示,履职尽责的基础是做好本职工作,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积累,进而将自己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履职效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
作为在科技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干部,民革党员、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处处长李福来建议,要给青年科技人才充分的机会、更多的包容,让科研人员有足够开放包容的空间去尝试、去试错、去创造。
加入民革5年来,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民革党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瞿叶高,从一名“青椒”(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教授,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项目及奖励。“我将继承发扬民革前辈优良传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参政议政态度认真履职尽责,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瞿叶高说。
民革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作为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首先要有一份责任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年轻人来铸就;其次,科研工作要服务于产业的创新,要以服务产业的技术升级为目标,年轻人在科研岗位上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时,要想到行业和国家需要什么,以行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创新的主要来源;再次,要重视基础研究,不做基础研究就很难做出创新的成果;最后,要通过合作汇集各方面资源,吸收先进技术缩小差距,同时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
民革中央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根据我的海外留学及工作背景,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将国外的学习方式与国内的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当前各行各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关键人才是发展的龙头,要着力培养优秀的科技与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这些年来,我和团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同时还创新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有效打通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民革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留学生创业企业,我们从起步就在挑战国际最前沿的技术,经历了十多年拓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技术水平、市场份额都达到了世界前列,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国家发展需求深度契合。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把个人科研方向、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革中央委员、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献礼剧第三部《奋进的旋律》就是以我们LHD潮流能发电项目的研发创业为原型创作拍摄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轴心,中国潮流能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成就,以及后工业时代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在播出的前夕,我再一次作出人生中的抉择——加入民革!我希望,当全国人民看到这部电视剧时,都能知道剧中的原型是一位民革党员。
民革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科技是一种能力,而向善是一种选择。我们一直将公益慈善的理念深深地植入企业的DNA,成立了独立的快手公益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慈善工作。我和团队成员经常出差,我们的工作常常是在田间地头,过程虽说有些艰苦,但这也会让我思考这么做是不是真的能取得实效。正是老乡们的来信,给了我们最真实、最感人的反馈,也让我真正意识到科技能够改变生活,这才是支持我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民革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育种研究,主要开展闽台特色作物水果良种培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发。我和团队把科研优势与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团队在生物育种和遗传改良中的科研优势,瞄准闽台特色产业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再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三下乡”等形式,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产业升级。
民革党员、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处处长
青年科技人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又极具创新精神,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年华,但对于在学术科研领域籍籍无名的小辈而言,独挑大梁、承担项目负责人的机会确实不多。诚然,事前找到将军肯定要比事后论英雄风险更低,但是要给初入行伍的士兵带兵打仗的机会,他才有可能成长为将军。科研工作也是一样,青年科研人员只有经历了承担科研项目的锻炼、拥有了技术攻关的机会,才有可能被发现、被评价、被认可。
《团结报》10月31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