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24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的声音

政务   2024-11-25 14:01   北京  

一份关爱传递温暖、一项服务拉近距离、一个政策守护民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社区服务与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缩影。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重大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剧的关键战略部署。


“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必须积极应对的重大课题。”11月12日,在农工党中央社会法治与联络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4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要窗口期,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养老之大事,全面深化对老龄化社会转型的认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探讨,为共同守护银龄福祉献智献策。


11月12日,2024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闻超 摄


01

携手共治

基层治理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座谈会上发布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居民对养老服务质量的关注度和专业化认知度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维权问题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有待加强,“医养结合”与“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部分地区尚处于探索阶段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刘振国在主旨发言中谈道,老有所为是积极老龄观的核心内涵,在新形势下,应当准确把握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切入点。


在具体路径上,刘振国从多个维度分享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养老服务体系双向融合的可能性,如以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为切入点满足老年人的价值需求;以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切入点满足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的需求;以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为切入点满足规范参与的需求,推动更多老年人老有所为。


在社区志愿服务领域,农工党中央人口均衡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养老服务志愿者委员会副主任王虎以成都为例,深入探讨了志愿者服务模式在推动老龄工作机制协同联动中的重要作用。


“成都在全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城市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推广志愿者服务模式的理想地点。”王虎介绍称,目前志愿者服务模式已覆盖成都150个社区,拥有6000多名注册的活力老人志愿者,为超过8万个有老家庭提供服务,公益服务覆盖人群超过20万人。其中,超过30%的志愿者是退休老党员,他们在社区中担任政策宣讲员和社区调解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宣传最新党建方向和养老政策,有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引领作用,党组织不仅聚集了社会资源,还有效激发了活力老人在养老服务中的潜能,为构建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共四川省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甘立军告诉记者,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多元参与治理,当前工作重点涵盖组织建设、政策体系、专业力量整合和治理体系融合等方面,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02

科技赋能

推动养老服务智慧升级

“人口是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变量。”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介绍称,我国当前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减量发展、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区域增减变化等。这些趋势对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双下降,医疗和养老保障负担加重,社会保险对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


贺丹认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长寿时代相适应的国民财富储备体系,将应对低生育率和促进家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积极生育保障制度。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增强家庭养老和抚育功能,整合基层资源,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体系,为家庭养老和抚育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


在数字化助力社区健康养老方面,“健康一网通”平台实现了民政、卫健、医保等多领域数据的融通,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跨部门协作机制吸纳了社会力量,有效缓解了家庭医生在社区健康服务中的人力瓶颈问题。参与相关工作的腾讯SSV健康普惠实验室高级总监翟家欢对此表示,数字化的推广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正逐步通过机制优化和资源整合得到解决。


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冯秀富从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数据流通的角度,分享了数字化在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成都市“健康一网通”平台整合了政府和社会数据,为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供了精准支持,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应用的生动实践。


“湖南在适老化立法方面走在前列。”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敏纯告诉记者,尽管全国已有约20个省份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措施,但只有12个省份涉及适老化改造。湖南今年专注于解决养老设施配套问题,相关法规即将出台,旨在解决地方政策执行差异、养老用地标准不一、部门协同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同时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和智慧养老服务。


03

多元共融

助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在中国老龄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如何满足日益多元的老年需求,推动服务与产业的同步升级是本次座谈会热议的焦点。


“养老服务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可以总结为三个字:少、低、散,即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非常少;服务人员健康照护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建议,通过推动健康照护师的培训与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短缺与专业性不足。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以北京为例,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比超过99%,不足1%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因此构建高效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已成为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王小娥介绍说,北京市搭建了基层卫生预约转诊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居家护理”等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能力。针对80岁及以上的“老老人”,北京市已打通上下协同机制,推动卫生和民政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规范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构建起涵盖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在内的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乡镇甚至村庄,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质量。”在福建省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赵艺萍看来,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时硬性要求按比例配置医疗设施是实现医养结合的重要基础。同时,落实签约服务,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以及开展健康监测和绿色通道转诊,则进一步优化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体验。此外,她特别提到医养关口前移,与疾控部门合作宣传防病知识,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减轻老年群体的健康风险。


“在长寿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养老需求不断提升,保险资金因其长期性和规模优势,成为支持大型养老机构投资的天然选择。”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董事会秘书应惟伟提到,从需求端来看,长寿时代需要消费者在相对年轻的时候进行财富管理,为养老做好准备;从供给端来看,一些保险企业致力于建设养老社区和机构,有效契合了老年人需求。


针对社区照护服务如何贴近百姓需求的问题,农工党北京市委会经济专委会委员,北京国安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李筱东表示,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为社区养老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通过政府提供场地资源,社会力量负责装修和设备投入,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和折旧负担,实现轻资产经营。“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现金流和营业收入的平衡,还因社区养老规模小、负担轻的特点,在应对外部风险时表现出较强的承压能力和迅速恢复正常运营的优势,为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他说。


团结报2024年11月23日四版



作者 _ 闻超
本期编辑 _ 蒋天羚 刘雪松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团结报团结网
倾听民主党派声音,记录多党合作进程,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团结报-团结网公众账号,以独家的新闻报道、丰富的文史资源,展示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了解名人轶闻,回顾风雨往事。愿与您携手尽览同心盛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