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在江苏南通举办,民革党员、江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阳洋凭借在评书《最美婚纱照》中的精彩表演荣获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有幸获此大奖,倍感无上荣光。获奖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荣誉应为未来奋斗的力量。”刘阳洋说,“我将把这份荣誉,化作勇毅前行的动力,个人要不断成长,工作要再创辉煌。”
刘阳洋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中国曲艺牡丹奖设立于2000年,是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的全国性曲艺专业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共收到465个节目,经初评、4个分赛区比赛、终评,共评出节目奖5个、表演奖6个、文学奖4个、新人奖5个。
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评书《最美婚纱照》于2023年由刘阳洋根据“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五届江西省道德模范”唐才英的事迹创作而成,生动讲述唐才英从1982年开始累计救助38名弃婴、和丈夫含辛茹苦先后将自己的亲生儿女和收养的6名弃婴抚养长大的爱心故事。为讲好唐英才的故事,刘阳洋特意赶赴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实地采访唐才英和她的孙子张佳港,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反复修改、排练,精益求精打磨作品。据悉,该作品曾入选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文联主办的“新时代 新风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巡演,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3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等项目,曾荣获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江西省文联、上饶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一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优秀节目奖。
刘阳洋(左一)为文艺故事创作探访故事原型唐才英(右二)和她的孙子张佳港(右一)
刘阳洋自2007年起致力于宣传先进人物事迹的创作和表演,已创作出20余个有关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评书等文艺作品,策划、组织、参与的国家级、省级各类文艺演出及文艺志愿活动973项、330场,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2608小时,曾获评江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刘阳洋
回顾自己创作有关道德模范人物作品的经历,刘阳洋表示,她坚持每写一个作品,都要深入生活、采访人物原型,感知道德模范人物的情感点滴,写出真情,传递感动。“每次采访、创作、表演对我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正因为深受每一位道德模范人物的感染,我始终坚持关注、写好、演好他们,希望将他们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刘阳洋说。
在宣传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先进人物故事过程中,刘阳洋深深被感染,逐步树立起志愿服务的愿望,成为一名文艺志愿服务者,她说:“我要做他们一样的人,服务群众、报效国家。”刘阳洋积极深入基层,边服务、边采风、边表演,讲群众身边的故事,把文艺作品带给群众;她还组织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服务群众所想、所爱、所盼,在群众“点单”的基础上精准“派单”;同时, 刘阳洋还让艺术培训在社区“开了花,结了果”,发挥更大作用。她曾创新开展“得艺阳洋”艺术空间——“爱心330”社区文艺志愿课堂,聚焦困难家庭儿童进行语言、书法培训,并把受培训儿童组建为“小小文艺志愿者服务队”,带领他们参加各类主题服务慰问活动。
“‘这故事真感人’‘你说得真好’‘你们哪天再来’……每每听到这些,我总会眼眶湿润、无比感动。”刘阳洋谈到自己对文艺志愿服务的热爱时说,“文艺志愿服务架起了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无论再远、再难、再苦、再累,我服务的脚步也永不停歇。”
在民革前辈精神的感召下,刘阳洋怀着用心用情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决心和赤诚,于2022年12月3日加入民革。加入民革后,她积极发挥特长,在民革组织的文艺表演、社会服务等活动中贡献力量,曾专门为纪念民革江西省委会成立70周年大会创作和表演评书作品《绸巾密语》。《绸巾密语》讲述了一段关于民革成立的故事,其创作历经了10个月,文稿修改了10余个版本,最终,在正式演出时,刘阳洋的精彩表演获得了热烈掌声。
刘阳洋在纪念民革江西省委会成立70周年大会表演评书《绸巾密语》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要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写好民革故事,颂扬民革精神,为民革组织增光添彩。”刘阳洋表示,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积极地深入生活,更加努力地挖掘典型,更加主动地贴近社会,更加自觉地融入时代,在创作、表演中认真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曲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