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陕西政协”,订阅官方微信号
民生为本,治水为要。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禀赋不足。全市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1条,除黄河干流延安段外,跨市域河流有延河、北洛河、清涧河和葫芦河,流域面积3.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6.5%,推动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延安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今年9月,延安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赴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合水县,我省榆林市定边县,就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并深入洛川、富县、延川、延长、吴起等县进行专题调研。11月,市政协又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协商。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聚焦“治水”这个难题,扎实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治、水环境治理、水文化挖掘、水价值转化,全市水生态环境稳步改善。2022年以来,连续两年国控、省控和市控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由2018年的16.7%提高到100%。今年前三季度,延安市各水质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位次。
构建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虽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基础设施短板急需补齐、源头管控综合治水合力尚未形成、水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延安市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构建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如何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延安市政协调研组综合分析考察调研情况后认为,开展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坚持内外联动,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以市内跨县(市、区)协同共治为重点,以流域为工作单元,积极构建完善市内跨区域协同高效的指挥机制、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协调统一的共保联治机制、科学精细的评价补偿机制,进一步强化跨市域联防联控机制。
下好生态环保“一盘棋”
共同协作治理一条河
“行政有区划,环保无边界。要充分发挥省市河长制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明晰县(市)和部门跨区域河流的‘河长’作为‘段长’的责任,细化工作职责任务,坚持系统观点,强化底线思维,从思想认识和行动上做到不同行政区域党政负责同志与相关行业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下好生态环保‘一盘棋’、共同协作治理一条河。”延川县政协副主席鲁向红在发言中建议。
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深化联防联控协作
市政协委员冯峰在发言中建议,要注重在责任落实上求实效、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在依法监管中提效能,切实推进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水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呵护好水资源、涵养好水生态,对延安市来说尤为重要。要在探索实践中求创新,学习借鉴庆阳、榆林等跨区域治理经验做法,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深化联防联控协作,推动跨区域联动取得实效;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逐步建立相关机制
针对委员们的关切,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延存积极回应。“好水质离不开好机制。在今后工作中,市生态环境局将建立水质保护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市界、跨县界水质保护领域的合作交流;建立水质违法案件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查办跨区域水生态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推进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协同应对机制,及时切断污染源、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减轻污染损害。”
一片蓝天、一抹绿色、一朵白云、一汪清水,是民心所盼、发展所需。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作总结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做好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全流域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共保联治工作格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监管能力,防控主要污染源,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果。
各界导报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END—
监制:刘小龙
审核:刘菁
责编:李旌
编辑: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