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习俗,让幼儿园孩子们亲自体验和感受立冬节日习俗和节气特点,在立冬节气到来之际,幼儿园可开展“立冬”教育教学主题系列活动,带孩子们开启冬日之旅!
立冬由来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立冬时分,天地愈渐寒冷,地面霜露始结为冰。
二候地始冻。寒气愈冽,冷风侵袭,早晚温差巨大,地面开始上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古人认为,雉鸡在立冬后即化身为大蛤,这源于稚之毛色与蛤之壳色相仿,中华民族天马行空般的丰富想象,可见一斑。
立冬习俗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1. 吃饺子
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饺子在北方有着很高的地位,似乎每一个重大节日都离不开饺子的“登场”。因饺子外形酷似耳朵,所以便有了进食饺子可以避免耳朵暴露在外被冻伤的民间传统。
此外,饺子还有来源于“交子”的说法,新年旧年之交,秋季冬季之交自然要吃饺子啦!
2.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我国许多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有了创新,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不少城镇里人们依然会鲜衣打扮,互相拜访,共同迎接冬季的到来。
3. 补冬
时节入冬,天气转凉,自然要食补一番。寒风起羊肉肥,这时的羊肉常常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无论是热气腾腾的涮肉,还是滋滋冒油的烧烤,都足以让人们大快朵颐。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也是人们御寒的极佳选择。
幼儿园立冬活动方案
小班: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目标: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准备小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的卡片,故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过程:
1. 老师通过出示不同动物的卡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小动物。
2. 讲述故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不同的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引导幼儿说出还有哪些小动物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相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故事《小动物过冬》
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中班:天冷我不怕
活动目标:了解立冬的节气特点和习俗;通过观察花草树木和气温的变化,了解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衣着变化;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冬天也要多锻炼身体,不怕冷。
活动准备:四季的图片,冬季人们运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讲述立冬的节气特点和习俗。
2. 展示一年四季的照片,让幼儿感知冬天和其他季节的不同。
3. 展示冬季人们运动的图片,告诉幼儿冬天也要坚持体育锻炼,不怕冷。
4. 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冬天,切身体会冬天的季节特点。
大班:寒冷的冬天
活动目标:了解各种御寒物品;养成冬日运动的好习惯,培养幼儿勇敢坚强、不怕冷的性格品质;感受冬天独特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冬季的图片,冬季衣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展示不同的地方冬天的雪景。
2. 通过提问幼儿今天的穿戴,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御寒物品,棉衣棉鞋、围巾帽子手套,还可以通过空调、取暖器等来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