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新华财经以《辽宁鞍山:打造升级版“领导干部进企业”》为题,报道了今年7月以来,辽宁省鞍山市优化组织领导机制、联系包保机制、问题办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四项机制,打造升级版“领导干部进企业”,助推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报道全文如下:
择优选定55个市直重点部门、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分片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将包保成效与部门实绩考核、干部提拔晋级紧密挂钩……今年7月以来,辽宁省鞍山市优化组织领导机制、联系包保机制、问题办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打造升级版“领导干部进企业”,助推地区经济发展。
创新联系包保机制
今年初,位于千山区大屯镇的鞍山盛盟煤气化有限公司受相关钢厂高炉检修影响,企业同步减产,转型慢和融资难等问题凸显。“多亏了千山区干部的牵线搭桥,我们与武汉一家新能源企业完成对接,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今年以来,鞍山市积极开展专项行动,通过领导干部常态化包保服务,重点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订单、资金、用人”等问题,并建立后续解决问题机制,及时跟踪督办,破解“联系企业走马观花、服务企业蜻蜓点水”的难题。
从7月开始,鞍山市对原有包保体系进行重塑升级。一方面,鞍山市建强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市级领导县区包保、“四重”工作清单机制,创新制定市直部门包保地区工作方案,28名市级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10个地区,带头包保重点工业企业、社会投资类项目,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另一方面,鞍山市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从55个市直重点部门中择优选拔311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联系服务186个重点规上(限上)企业的基础上,将17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复工的社会投资类项目纳入包保对象,推动优秀干部资源与头部企业、重点项目高效联动。
鞍山市还组建10个联络督导小组,随机电话回访、实地调研500余次,全面查验联系服务企业成效。实行“营纪联动”,及时将针对营商环境的投诉和相关线索移交市纪委监委机关,累计曝光反面典型26起。
完善问题办理机制
“企业资金周转不畅怎么办?”“有产能没订单怎么办?”“政策补贴怎么申报?”针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问题,鞍山市主动出击,完善问题办理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鞍山市建立“鞍心直通车”政企沟通平台,全市“纳税2000强”、规上企业、重点项目的诉求可一键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通过高位协调、上下联动、全力攻坚,累计解决涉企诉求117件,满意率100%。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政策落实、涉法涉诉、融资等高频问题,鞍山市在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10个重点问题攻坚小组,并对解决问题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组织实施惠企政策兑现、要素保障等5个攻坚突破行动,推出惠企惠民创新举措54项,兑现惠企资金8700万元。
在现有12345平台“问题池”统一解决企业问题的基础上,鞍山市还建立“一般问题选派干部自办、个人难以解决的部门统办、部门无法解决的专班转办、专班解决不了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级办”的四级问题办理机制,并制定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办结反馈、评优问效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全市选派干部共收集企业问题2739件,办理化解2588件,化解率94.5%。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为确保领导干部深入联系企业、用心服务企业,鞍山市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将包保成效与部门考核、干部提拔晋级紧密挂钩,化压力为工作动力。
据了解,鞍山市以实干为导向,明确“精准量化”的目标任务,把攻坚之年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包保部门和包保对象,推动选派干部从用工、资金、订单等多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良性互动。
同时,鞍山市建立“同责共担”的考核体系,制定市直部门包保地区考核办法,将包保对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部门评优、干部晋升、即时奖励的重要参考,构建联系包保“命运共同体”,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氛围。
此外,鞍山市树立“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坚持把经济发展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和考察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提拔使用服务企业项目勇挑重担、直接推动振兴发展成效明显的干部25人,选拔3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开发区实践锻炼,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市管干部13名,处理“躺平式”干部2名,树立了重实绩、重实干、重基层一线的鲜明导向。
通过打造升级版“领导干部进企业”,鞍山市既锻炼了干部,又帮助了企业,也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前三季度,鞍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比上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工业“四改”投资同比增长25.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