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寄“情”——观晋剧《望海楼台》有感

文摘   2023-05-19 17:29   广东  

晋剧《望海楼台》改编自传统戏《打神告庙》,讲述的是风尘女子敫桂英不顾老鸨阻拦救助了书生王魁,二人情投意合,桂英赠琴送银资助王魁赴考,王魁高中却给了桂英一纸休书,以致桂英含恨而亡却始终不甘,其魂魄仍怀着一丝希望抱琴上京寻找王魁的故事。

晋剧《望海楼台》剧照(来源自中国戏剧家协会)

该剧自传统戏改编而来,延续了多数传统戏中的女性形象:痴情、善良而悲惨,继而开始抗争。在故事中,我们看到桂英虽然悲愤而亡,然而她的魂魄却已觉醒,并带着判官与小鬼一同上京,最终让王魁付出了该有的代价。或许是因为真实世界无法改变,传统戏剧多数只能把希望寄托于鬼神,唯有鬼神才能对现实做出抗争,而这样的抗争意识,亦使该戏具有了一定的鼓励女性冲破枷锁与桎梏的深刻意义。

该戏与传统戏《打神告庙》较为不同的地方是以古琴贯穿始终。全剧分为抚琴遥祭、飞书落琴、弹琴表情、泪别赠琴、逃路丢琴、罗袖打琴、香魂断琴、抱琴探情、琴讨浪鸣等情节,每个情节都离不开琴,全剧以琴串联,层层递进,使剧目脉络更为清晰,情节推进更加顺畅。古琴既是串联情节的线索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同时琴的命运也揭示了女主的命运。且“琴”与“情”同音,使得人物内心的情感得以寄托于具体的实物之上,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

晋剧《望海楼台》剧照(来源自中国戏剧家协会)

在表演上,女主角通过娴熟的戏曲技艺塑造人物。如剧目开头桂英与王魁的互诉衷情,剧目后段桂英收到休书时的绝望以及桂英到海神庙质问判官和小鬼的悲愤等一系列的情节,均通过长唱段来表现,感情真挚细腻,唱出了人物内心的苦与恨。同时还通过水袖、下腰、跪步、僵尸等戏曲技艺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尤其是通过水袖功的运用,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波澜与纠结,符合戏曲的表达方式,使人物内心的层层发展更加表象,让观众一步一步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充满舞台感染力。

晋剧《望海楼台》剧照(来源自中国戏剧家协会)

此外,该剧舞台简洁凝练,与传统戏剧一桌二椅的舞台设置相比,增加了一定的背景设置,但又没有过于繁复,给演员预留了足够的表演空间。对于群戏的使用也有所克制,只在适宜的位置加入,既兼顾了舞台场面的丰富性,又给戏曲演员留出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晋剧《望海楼台》剧照(来源自中国戏剧家协会)

如果说该剧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因为要留出更多的空间给演员展现技艺,突出演员的舞台表现,所以在某些地方的剧情交代得并不太清楚。此外,古琴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与剧情的结合稍显流于表面,如能进一步深挖琴在女主心中的位置,以及对二人感情的影响则更具说服力。

(本文作者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编剧、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排版 | 静珊

审校 | 文慧

审核 | 张霖

审定 | 罗丽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08年7月,是广州市文联团体会员单位,汇聚广州各机构各媒体的高层次多学科文艺评论人才。市评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导向,秉承打造本土特色文艺评论的宗旨,坚持为城市文化发展服务的工作方针,树立“文艺新视线”“穗艺青评”品牌,大力推进学术交流、文艺评论、队伍建设;立足本土,助推引领广州文艺创作,推介广州作家、艺术家的新作、佳作,更新在地文艺观念,引领文艺风向。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