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地是一种沼泽,属于湿地类型。湿地多水和厌氧的环境条件为泥炭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欧洲、亚洲和南美的湿地里都有大片的泥炭沼泽。
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育是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等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概念
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大量沼泽植物,且有泥炭形成和积累的地段。
二、形成条件
1.气候:潮湿多雨的气候利于植物生长和有机物积累,如高纬度冷湿地区或热带雨林气候区。
2.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盆地、洼地等易积水,为泥炭形成提供条件。
3.水文:河水、地下水等稳定缓慢补给,使湿地长期水淹,促进泥炭积累。
4.植被:苔藓、芦苇等易积累且不易快速分解的植物,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三、主要类型
1.草本泥炭沼泽:由多种草本植物组成,多分布在湖滨、沟谷等地,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 。
2.藓类泥炭沼泽:以泥炭藓为主,靠大气降水补给,矿物养分贫乏,多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
四、分布地区
1.国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三江平原,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如若尔盖湿地 。
2.国外:如北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湿地等有广泛分布 。
五、生态功能
1.碳汇功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储存,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 。
2.蓄水功能:有助于调节区域水文,在洪水调蓄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3.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独特生存家园,维护生物多样性 。
六、面临威胁
1.人为破坏:过度开发、排水、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泥炭沼泽退化和碳释放 。
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可能影响泥炭沼泽的水文和生态平衡 。
七、保护措施
1.加强立法监管:明确保护责任和处罚措施,严格监管开发利用行为 。
2.科学规划管理:制定保护规划,实行分区管理,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
八、考点分析
1.概念及特征的考查
需掌握泥炭沼泽是有大量沼泽植物且有泥炭形成、积累,地表常过湿或积水的地段这一概念。常考其区别于普通沼泽的特征,比如泥炭积累这一关键特点,可能在选择题中通过描述不同湿地状况让考生判断是否为泥炭沼泽。
2.形成条件的考查
(1)气候因素:冷湿、多雨等利于泥炭沼泽形成的气候特点是重点,像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多,热带雨林区降水丰沛等情况,会考查其如何助力泥炭沼泽发育,可能出现在综合题中分析某区域泥炭沼泽成因里。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形利于积水,进而促成泥炭沼泽形成,常通过地形图等资料考查考生对地形与泥炭沼泽关联性的理解,如判断山谷、盆地等地形处是否易形成泥炭沼泽。
(3)水文因素:稳定的水源补给如河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等的影响会考查,例如分析靠大气降水补给的藓类泥炭沼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条件差异。
(4)植被因素:苔藓、芦苇等植物残体是泥炭形成物质基础,会考查哪些植被更易促成泥炭积累,在综合题里可能让考生结合植被类型分析泥炭沼泽发育情况。
3.分布规律的考查
国内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地,国外的北欧、西伯利亚等典型分布区要牢记。考查形式有选择题考查分布地区对应,或者在综合题中结合某陌生区域让考生类比分析其是否可能有泥炭沼泽分布及原因。
4.生态功能的考查
(1)碳汇功能:泥炭沼泽吸收、储存二氧化碳对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性常考,可能出现在生态环境相关的综合题里,让考生分析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义。
(2)蓄水功能:考查其对河流水量调节、洪水调蓄等方面的作用,比如给出河流流量变化图,让考生分析泥炭沼泽在其中发挥的蓄水等作用。
(3)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障生物多样性,可能在分析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综合题里涉及这一考点。
5.面临问题与保护的考查
考查人类活动如开垦、排水对泥炭沼泽的破坏,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例如问哪些人类行为会导致泥炭沼泽退化。同时针对破坏情况,考查相应保护措施,像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知识,常在综合题中考查考生提出合理保护建议的能力。
九、高考真题
图7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6分)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4分)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6分)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6分)
(5)气温低,地表水分蒸发弱;藓类能够拦截雨水,涵养水源;下部泥炭层较厚,蓄水能力强;冻土广布,蓄水量大;与周边地面高差小,地表径流流速慢,流失水量小。
(2022年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21.7
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32.7+2.7=35.4,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1.1+2.6=13.7,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35.4-13.7=21.7。
(2)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