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01
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02
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二、异常表现
01
情绪方面
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等。
02
行为方面
比平常更黏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吃手、暴力倾向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误区
01
过分地关心孩子
过分关心容易导致孩子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变得自私自利。
02
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03
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打骂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04
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05
对孩子喜怒无常
家长喜怒无常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胆小畏缩。
06
代替幼儿解决所有困难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耐心倾听孩子,放下“身段”
有的家长总喜欢在幼儿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幼儿,这常常让幼儿难以接受。希望家长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幼儿,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幼儿说话。
02
尊重孩子意愿
家长要充分尊重幼儿,如果教育方法不正确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教育孩子要有要求、有方法,更需要有度。家长要尊重幼儿,鼓励幼儿独立做一些事情。
03
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
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
04
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平时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05
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
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坏情绪。
“关注儿童心灵,促进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地探索前进,积累经验,充分做好家园有效互动和沟通,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真正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生活,让我们一起用心浇灌、用心培养、静待花开!
记得关注我们!
编 辑:程 博
文 字 : 杨莉莉
审 阅:刘荣霞
终 审:杨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