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晚报:留书岭翰园小碑林诞生记

文摘   2024-12-03 06:05   河南  

汴梁关注|留书岭翰园小碑林诞生记

汴梁城下 2020年08月24日 18:23

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沙河乡留书岭村,有一座占地面积不大却建造得非常精致的碑林,它的名字叫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留书岭翰园小碑林和中国翰园碑林名字为何如此相像?两者有什么渊源?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留书岭——一个美丽的名字,它的背后有一个洋溢着书香的美丽传说:春秋时期,位于豫西的崇山峻岭之下的山间小路上,驶来了一辆木轮小车,车下是一群穿着古装的学子,车上是一位长髯飘飘的长者。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孔子和他的学生为寻找洛河的源头,溯洛河而上,来到卢氏,一路上为村民讲学。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村落取名“留书岭”。

张世军出生于留书岭这个小山村,在村里读小学,到乡里读中学,后来到省城读大学,毕业后先任教后从政,从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到濮阳市委书记,再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退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八朝古都开封。在参观中国翰园碑林时,他得知这座占地120亩、陈列着4000多块书法碑刻的碑林是李公涛先生退休之后于1985年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他为李公涛先生这种胸怀宽广、大公无私、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回去之后,他决定像李公涛先生那样,在自己的家乡建一座碑林,给当代人创造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当张世军做出自筹资金建造碑林的决定时,李公涛先生已经与世长辞。斯人已去,只能通过李公涛先生的家人了解情况,向他们寻求支持。
从李公涛先生的长子李孝泉和次子李孝平那里,张世军了解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书法名园”的中国翰园碑林,是李公涛先生和家人多年来艰苦奋斗、无私付出的结晶,也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受到中国翰园碑林建设过程的启发,张世军经过考察、策划、设计,一座集书法、名人群雕、头像浮雕于一体的碑林蓝图绘了出来。

既然是碑林,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书法作品真真切切、原汁原味地刻在坚硬的石板上。此时,张世军便将自己的想法与李公涛先生的家人进行沟通,得到的回答是:用中国翰园碑林现有的刻碑技术力量,全力支持!为了弘扬公涛精神,提升中国翰园碑林的品牌影响力,张世军将这座碑林的名字取名为留书岭翰园小碑林。
为了建好碑林,张世军为碑林的有关事宜一直忙碌着。为了力所能及地将碑林建成精品工程,他废寝忘食,一次次与设计人员进行商讨,还与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其间,李孝泉、李孝平对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的建设极为重视,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展示内容,带领相关人员到留书岭进行现场沟通。留书岭翰园小碑林所有的碑刻都是由中国翰园碑林的刻碑师一凿凿手工刻制完成的。经过1年零1个月紧张而有序的施工建设,2020年7月,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终于落成。

2020年8月18日一大早,当领导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一道步入小碑林,眼前展现出的是一道道绮丽的文化景观:一进村口,远远就能看到矗立在一个平台上的大型群雕,那是上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雕像。人们沿阶而上,可以瞻仰伟人风采。在长长的“中华名人苑”和“世界名人苑”过廊两侧的墙面上,雕刻有60位名人的浮雕像,其中有马克思、列宁、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霍金等。

在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碑林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孔子师徒三人讲学》雕塑,大青石头雕成的人像栩栩如生。书法碑刻沿着碑廊和陈列室陈展,表现了自甲骨文开始直至清代的历代书法名迹、名诗、名文,其中现当代部分表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家的诗文书法。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令人感到目不暇接、蔚为壮观。
“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移交之后,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李孝泉表示,“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的建设,是对中国翰园碑林的有力支持,使中国翰园碑林这一品牌更加响亮,使公涛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传承。未来,中国翰园碑林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留书岭翰园小碑林的对外推介、内部运营、产品开发等方面实施无缝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田宏杰 


新世说新语
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