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三年,钢琴家李云迪在2024年有了大动作:
“21世纪肖邦”、“钢琴王子”李云迪,3至5月欧洲巡演座无虚席。
越来越觉得李云迪的社死,是一出可怕的社会悲剧。这悲剧在于,一张好好的文化名片,我们这社会竟然说毁就毁了。
没错,李云迪他不是小S。他那个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分量有多重,大家知道吗?这么说吧,诺奖一年颁发一次,但肖赛五年才举行一次。诺奖每届每奖可能会产生一个以上得主,但肖赛评奖采用宁缺毋滥的原则,如果评委认为那一届无人够资格拿某个名次的奖项,那就宁可空缺,也不递补颁发。
所以,从1927年首届肖赛以来,至今共举办了18届,才诞生了17位第一名。其中1949年产生了两个第一名,但1990年和1995年却连续两届第一名空缺,直到2000年18岁的李云迪横空出世,才打破了肖赛第一名的多年空缺局面。
您看,全球一年可以诞生一个莫言,但要用五年甚至15年的时间才能诞生一个李云迪。这叫什么呢?叫做莫言常有,李云迪不常有,肖赛第一名,那是真正的稀有动物。而中国至今,也只诞生了李云迪这么一个肖赛第一名。至于大名鼎鼎的傅聪,当年也不过是拿了第三名,而地球人都知道的郎朗,则连肖奖的味儿都没闻到。
所以,作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获得者的李云迪,不仅是一位蜚声国际的音乐家,也是这个国家稀有的几张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然而,仅仅因为一个嫖娼事件,我们竟然通力协作,亲手撕毁了这张文化名片,促成了李云迪的身败名裂、瞬间社死。
前一秒还万人仰慕,后一秒就已打倒在地并踏上了一只脚。什么“李云迪跌落神坛是自作孽不可活”,某音乐协会也将李云迪除名了。
李云迪的遭遇,让我不寒而栗。士可杀不可辱,李云迪违法了,依照相关条例处罚他就行了,至于将他的个人隐私公诸于众广而告之大肆批判吗?一个未婚成年人,跟另一个成年未婚者发生了性交易,纵然可恶,但如此社死,那么,人类的全部历史,都要被改写。
因为,舒伯特、帕格尼尼、贝多芬等等,都嫖过娼,都该从各种史书和教科书上删除,而他们的音乐,也都该被禁了。什么《命运交响曲》,以后禁止公开演奏和播放。而什么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都该下架或者从课本里删除,因为他们谁没去过青楼?至于,镭这种元素,一定要禁止使用,而居里夫人这个名字也应该从各种课本史书上除名,因为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人,竟然有过婚外情。
No,毁掉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该如此随意,而毁掉一张文化名片或者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更不该如此随意。这随意,是对个体尊严的轻践,更是对人才的摧毁。这随意的背后,是那样一种治理逻辑,即有种力量无所不能,只要这种力量刮起某阵风,可以顺手卷死任何人,哪怕最卓越的人才,也在所不惜。
李云迪的社死,让我想起了物理学束星北的遭遇。束星北,人称“中国的爱因斯坦”,是中国雷达之父、物理学天才,也是诺奖得主李政道的恩师。1931年,束星北在祖国内忧外患之际,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职位回来报效祖国,制造了中国第一部雷达,并为祖国培养出了许多重量级的物理学人才。
但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人物,从1955年起就因莫须有罪名停职审查,此后更被发配去打扫厕所。直到弟子李政道功成名就应邀回国,问起恩师,这位物理学大师才得以于1979年重登大学讲台。55年至79年,一位物理学天才整整二十四年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屈辱的人格摧残中。
为什么隔壁的岛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每年都能拿到一个诺奖,而我们差距这么大?知道答案的自然会知道,不知道的永远也不会知道。
“娘希匹,文化亡了,一切就都亡了”,那悲怆的声音忽然在我耳边响起,我唯有长太息以掩涕兮。
当年,FBI为了毁掉马丁·路德·金,一直跟踪窃听他,终于找到了令他们无比兴奋的重磅炸弹,即万众敬仰的金博士竟然是个大嫖客。扔吧,把这炸弹扔给媒体,让他们炒个劈天盖地,让金博士身败名裂。
但令人惊诧的事发生了,美媒,根本没鸟FBI。他们不约而同放过了这个赚足流量的机会,对金博士嫖娼不做报道,保持了最体面也最可敬的沉默。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私生活不该沦为摧毁其人生的炸弹。同时,他们也知道,金博士是推动美国社会进步的良心,这个良心,不能毁在媒体的贪婪和谄媚上。而,这就是媒体的良知。
李云迪虽已社死,但他的人生其实远未结束。在国际上,他依然是那个钢琴家李云迪。他也足够智慧,悄然远去,在一个能接纳他的地方,继续苦练琴艺。有朝一日,当他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那将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福音。
所以我说,李云迪事件,是场可怕的社会悲剧。因为,李云迪还能重获新生,但这个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