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深情列举了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江苏籍的优秀共产党人,深刻指出:“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有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力量。”
时听人问,江浙一带自古多出文人、出幕僚、出富商、出财阀,何以在江南常州,能走出3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0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主持召开“八七会议”挽救党于危急时刻,与鲁迅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联盟”。
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位红色使者,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第一位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恽代英,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创刊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被称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他们身上的任何一个标签,都当流芳百世,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如雷贯耳。而他们都是常州籍,都得到常州这方水土、历史人文的滋养,都镌刻着常州人的青春基因!
他们的青少年时光,是如何度过的?
在常州,苏东坡感叹“此邦多君子”,陆游盛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龚自珍评价“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常州自古多名士。在常州,很多地名都跟文脉有关,著名的文在桥、文亨桥,有双桂坊、椿桂坊、早科坊、世科坊、青云坊……自隋唐以来,常州先后走出22名状元、2000多名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尚书、宰相、侍郎也是数不胜数。仅著名的常州庄氏一族被誉为“中国科举第一家族”,曾创造出诸多盛事,如哥哥庄存与榜眼,几年后弟弟庄培因状元,建国后更是“一门三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
常州方志馆内的科举墙
奇才妙笔著文章。学者研究,古代支撑中华文明的四部文化典籍均出自常州人之手。《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重要编撰者中都有常州人。而近现代汉语言学重要先驱人物也多来自常州,赵元任、吕思勉、周有光、吕叔湘(常州中学),新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任总编辑姜椿芳也是常州人。另外科学界、工商界、文艺界常州出的名人也十分众多,成为了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昭明文选》编撰者萧统、《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是不是常州人存在一定争议,考证萧统出生地南兰陵和南东莞郡均在古晋陵郡今常州)境内,只是具体地址上与镇江存在交叉,但并不影响文脉传承。《四库全书》编撰了13年之久,通俗都知道纪晓岚是总编撰,实际上武进人刘纶、程景伊及金坛人于敏中均担任过总裁,武进人庄存与为总阅官。最没有争议的《永乐大典》,承前启后,为是正宗常州人陈济为都总裁(总揽全局)陈济被称为“两脚书橱”,以一介布衣书生被召为都总裁编撰皇皇巨著,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撒贝宁与陈济的对话也曾火上热搜。
家学渊源重传承。在这方水土上,“常州三杰”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秋白出生在青果巷八桂堂,八桂堂是唐代文武状元、抗倭英雄唐荆川的故宅,秋白从小就会写诗作画,父亲是当时就有名气的画家。太雷出生在常州西仓街,也有家学渊源,父亲从小教他国文书法。他们小学分别就读于冠英小学堂(今觅渡桥小学)和西郊两等小学堂(今西仓桥小学),在常州府中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成为了同窗。代英出生在武昌“毗陵恽公馆”,恽姓在全国不多,在毗陵常州乃大姓望族,出了恽南田、恽敬、恽鸿仪等一众名人大家。
虽然他们家道中落,但是文化的滋养从未阻断,可以想象,他们的童年一定听过家乡名人大家的故事,读过他们的文章,甚至走访过他们留下的足迹。千年文脉的滋养下,三人都是“超级学霸”,也都是“超级文豪”,瞿秋白一生著述500余万字,恽代英著述200余万字,张太雷29岁即牺牲著述30余万字,是“青年旗手”,是理论家,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他们的思想于文字中,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
瞿秋白诞生地天香楼,位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八桂堂内
常州东西地处上海、南京之间,南北地处江浙、江淮之间,不仅文化上兼容并蓄,精神气质上也既有江南的文雅,又有北方的豪迈,可以说在温文尔雅的外表下,住着一颗勇敢刚毅的内心。
纸城铁人的英雄气概。常州城市不大,一幅“雨巷”中款款而来的温柔之相,但在民族危亡或大是大非面前,常州可谓是“纸城铁人”。赵翼在《陔馀从考》记载:元代大将伯颜遭遇无险可守无援可救的常州顽强抵抗后却轻松攻下城坚炮厉、兵强马壮的平江,感慨“常州纸城铁人,平江铁城纸人”。如今常州大庙弄片区,还有一个老地名:临川里,就是纪念常州铁人坚守常州纸城这段历史。
勇上云梢的头雁精神。“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常州人做学问、办事情,有一股勇开风气之先的闯劲。古代文有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画有常州画派,医有常州医派。除了上文所述开创性事业以外,明代唐荆川为了振兴文坛之风首提“唐宋八大家”,清代赵翼为革除诗坛模仿之风盛行的弊病发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呼唤。阳湖文派代表人物恽敬从写文章角度提出“事事当争第一流”,常州画派代表人物舍山水而专攻花鸟提出“耻为天下第二手”,如今被合二为一概括成为常州城市精神。
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常州人除了修身治学外,往往还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因此秋白说“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太雷说“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代英说“国不可以不救”。历史上,春秋时期季札为了吴国安定而让国躬耕于常州;北宋王安石曾任常州知州,第一次管理一个州,积累了经验写下了《上仁宗皇帝万言书》,开启了变法求强的思路;清末民初,常州也涌现出一批辛亥英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常州还涌现了董亦湘、王诤、冯仲云、恽逸群等优秀共产党人和李公朴、史良等民主战士。
试想100多年前的“常州三杰”,面对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国家,一定多次听过读过家乡人纸城铁人、勇争一流的典故。江南文人的外表下,流淌着“纸城铁人”不屈不挠的骨气,传承着“事事当争第一流”不懈追求的志气,于是有了“我是江南第一燕”“震碎旧世界的惊雷”的豪气,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骨气、志气、豪气,也影响着更多常州人。当代,常州人传承“勇争一流”的精气神,创造了“中小城市学常州”“小桌子上唱大戏”“道德讲堂走向全国”“中国新能源之都”“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等先进经验、金子招牌、城市口碑……
“常州三杰”分别出生在1899年、1898年、1895年,青少年时代可谓风雨如晦。上海刊物曾刊发了一篇《十问中国》,代表了当时的有识之士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追寻求索,然而那在当时只是一问,尚无回答,更似乎无解。当时还不足20岁的“常州三杰”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沉沦沉默,也没有仅仅发出对时局的无奈哀鸣,正如家乡的觅渡桥,觅渡觅渡渡何处?他们寻寻觅觅、上下求索,他们“铁肩担道义”,以其赤子之心,起而行之、义无反顾,觅国家之渡、民族之渡、光明之渡!
觅渡·追光青年
1916年,17岁的秋白离开家乡踏上了觅渡之路。1920年被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成为第一个赴俄国报道十月革命后社会情况的记者,当时的莫斯科被称为“饿乡”,他在文章中写到“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我愿去,我不得不去。我现在挣扎起来了,我往饿乡去了!”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大革命,瞿秋白于危急中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支持了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1932年,党内遭受排挤的秋白来到上海,毅然拿起笔杆子,与鲁迅共同领导左联运动,在文艺战线上坚持战斗,鲁迅赞赏他、敬重他,称之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惊雷·挺膺青年
1920年10月,20岁出头的张太雷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到天津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关键时刻他“屡创第一”,1921年1月赴俄国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是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参加工作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承认的中国唯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1922年5月,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1925年1月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三大上作政治报告,决定将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选为团中央书记。1927年,“八七会议”后,危急时刻为了鼓舞革命斗志,挺膺而出到白色恐怖最为严重广东工作,12月与恽代英、叶挺、聂荣臻、叶剑英等发动广州起义,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成为第一个牺牲在战斗一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利群·奋进青年
1914年起,19岁、正值大二的恽代英就在《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先进刊物上发表文章。1919年,恽代英在武汉领导五四运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国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惟靠我自己。”1920年,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和北京、上海几乎同时期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组织,1921年1月翻译出版了考茨基著《阶级斗争》一书,是被毛主席称为影响他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三本译著之一。1923年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郭沫若曾讲“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1927年恽代英先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31年,在狱中他仍编写了解释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的工人通俗读物,4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29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他短暂的一生始终在奋进路上,被称为“当代墨子”“中国甘地”。
“常州三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更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是“永远的青年”“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短暂的36岁、29岁、36岁,但三杰精神不朽!
虽然三杰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的直接记述不多,但是从已有的资料和文物来看,家乡常州的精神气质和文人风骨对他们青少年时代熏陶影响十分深刻。回望三杰短暂辉煌的一生,百年前他们交出了那个时代的青春答卷。新时代新征程的常州青年,也一定赓续常州三杰青春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青春的赛道上,勇争一流、奋力奔跑,跑出属于这一代人最好的成绩!
回溯百年前的中国,正是革命风雷激荡的年代。97年前的当下,瞿秋白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张太雷、恽代英等即纷纷奔赴广州起义的征途上。他们是明知敌人力量强大必定反扑而往之,为的是振臂一呼,坚定我党的信心,破碎敌人的白色恐怖。广东省委发给中央的电报里,最后是这样写的:以上这些无论政权能维持几久,甚至三天或一星期我们都要作去!1927年12月11日凌晨发动起义,12月12日太雷牺牲在了战斗一线的血泊中……“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怀念太雷,怀念常州三杰!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青年发刊词里的话语,澎湃青春的脉动,激扬青春的担当!
《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要介绍一些活动的方法,亦要陈述一些由活动所得的教训!
《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强健的路上,只有强健能打倒一切魔鬼,为中国前途开一个新纪元!
《中国青年》要引导一般青年到切实的路上,中国的青年,必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