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干預形成龐大"不穩定手指"

财富   2024-09-30 23:47   广东  


《信报》致力与读者一起剖析香港、关注两岸、放眼全球政经格局。 本文作者惯以粤语落笔行文,为保留原文原汁原味,本编未做转译

作者:John Mauldin
源自:信报

筆者執筆撰寫「前沿思考」25年來,引起讀者最大回響的文章或許是金融體系沙崩的故事。筆者覺得沙堆理論應該每隔數年重溫一次,提醒大家萬事萬物在緩慢地演變的過程中,會突然間出現劇變。筆者本周引述美國物理學家布坎南(Mark Buchanan)名作《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Ubiquity︰Why Catastrophes Happen?),此書並非直接談及投資之道,而是探討混沌理論(chaos theory)、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臨界狀態(critcal states)。

布坎南以堆沙作比喻,沙粒徐徐落下,形成沙堆,最終由一粒沙觸發沙崩。通常沙崩規模不大,若沙粒不斷積聚,大型沙堆最終有一邊全然坍塌。1987年,物理學家巴克(Per Bak)、湯超、韋森菲爾德(Kurt Wiesenfeld)於美國紐約州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玩堆沙遊戲,從而研究非均衡狀態系統(nonequilibrium systems)。

一粒沙觸發沙崩

到底要堆放多少粒沙才釀成沙崩?測試顯示其實並無特定數目。布坎南指出,有時只需再放一粒沙,沙堆就會崩潰;有時需要數以十計、百計、千計沙粒,沙堆才會塌下;也有累積數以百萬計沙粒的大災難,幾乎把整座沙山推倒。總之,難以預測沙崩何時發生,這種混亂狀況也反映於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

巴克、湯超、韋森菲爾德為了解沙崩難料的原因,再運用電腦程式,以顏色顯示沙堆的陡峭程度,平穩的沙堆塗上綠色,「蓄勢待發」的傾斜沙堆則繪上紅色。他們發現開始堆沙時,沙堆大多呈綠色,隨着沙堆規模漸大,綠色滲入紅色,紅色的危點逐漸擴大,直至沙堆整體出現不穩定狀態,並發生奇特的現象:一粒沙落在紅點上就可觸發骨牌效應,令附近的其他紅點下滑崩塌。

布坎南指出,若果紅點稀疏,危點互相分離,骨牌效應的餘波有限。隨着紅點滿布,沙堆變得不穩,出現超敏反應,即使只多放一粒沙,也可能觸發不同程度的沙崩。科學家把這種引致事物本質或特性改變的轉捩點,稱為臨界狀態。不過,物理學家認為,臨界狀態僅會在最特殊情況下,引發極度不穩定的異常狀況。

然而,BNL的3位物理學家玩堆沙,隨意撒沙卻自然地引發了臨界狀態。布坎南反覆自問,這種現象能在別處出現嗎?例如存於地殼並引發地震,或形成股災?《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首章的結論是,臨界狀態極度不穩的奇特結構,看來普遍存於全球。過去數年,科學家從動盪不穩的狀況(例如地震、生態災難、市場崩潰),甚至在疫症蔓延或堵車加劇,都找到相關的數學「指紋」,察覺無論原子、分子、物種、人類,甚至是概念,都傾向有類似的自組方式。

至於堆沙遊戲,布坎南認為,一旦沙堆聚積至臨界狀態,很多沙粒落在崩坍邊緣,這些沙粒串連成長短不一的「不穩定手指」(fingers of instability)。部分「手指」短小,也有「長指」橫跨沙堆兩邊。

一粒沙所觸發的沙崩規模,取決於沙粒散落在「短指」、「中指」抑或「長指」;而無論沙崩規模如何,起源都是因為一粒沙散落,導致沙堆某一點過度陡峭引起,與臨界狀態持續的不穩定結構有關。既然一粒沙足以引發不同程度的沙崩,這個力學法則指向令人意外的結論:即使最重大事故也沒有特別或例外的成因。

沙堆理論可引用於市場、經濟、政治層面,筆者以其他理論補充。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提出穩定引發不穩定,他解釋如果人對特定狀況或潮流愈感愜意,這種風氣就會持續愈久。

可是一旦熱潮不再,修正力度就愈大,由穩定變成動盪。宏觀經濟處於長期穩定,反而讓人作出不穩的財務安排,相信明天或明年不會出現轉變,為了滿足眼前的消費,寧願借錢或推遲儲蓄計劃;所以穩定期愈久,出現更大不穩定的風險愈高,因為屆時市場參與者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

引用沙堆理論,若臨界狀態在經濟體積聚愈久,更多「不穩定手指」將連接到其他「不穩定手指」,引起嚴重崩潰的機會愈高。

博弈愈久風險愈高

第二種相關概念源自博弈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殊(John Nash)所創立的納殊均衡(Nash equilibrium),屬包含兩個或以上參與者的最優策略(optimal strategy)之一,玩家通過互惠的利益取得成果,誰單方面改變策略,誰就會招惹損失。

美國經濟學家麥卡利(Paul McCulley)則提出「穩定的不均衡」(Stable disequilibrium),來自全球各地的玩家,因為參與投資、債務、金融衍生產品、全球化、國際貿易及金融而聯繫在一起,彼此無法擺脫對方,每位玩家盡力爭取最大自身利益,減少觸及「不穩定手指」。

可是,正如明斯基預料,博弈持續愈久,由於「不穩定手指」有時間積聚,「穩定的不均衡」達到臨界,出現劇烈沙崩的機會愈高。

回顧1997年,泰國陷入危機,債務問題席捲亞洲,俄羅斯國債違約,「不穩定手指」延伸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斷層,一個接一個國家驚覺彼此發行的國債相互影響。「不穩定手指」最終指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幾乎拖垮整個金融世界。

Bleakley Advisory Group首席投資總監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曾指出,現在不再有商業周期,只有信貸周期。各國政府、央行、投行、投資者都以匪夷所思的方式運用信貸額,全球正變成龐大的「不穩定手指」。引用BNL物理學家的堆沙實驗,全球原來綠點處處,代表經濟體系穩定,卻在容許「不穩定手指」累積成空前的危機。

新冠疫情觸發經濟衰退後通脹高企,各國紛紛加息應對,幸而經濟大致穩定。即使2024年的世界有別於2019年疫前的境況,至少避開了全球經濟災難。大家對放眼的穩定感到愜意,目前企業盈利上漲,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

科技發展改變了部分行業的整體面貌,不斷提升生活質素。但明斯基提醒穩定孕育出不穩定,根據堆沙實驗,穩定期愈長,「不穩定手指」暗地裏以未知的方式連結,沙崩的規模將愈大。

此外,筆者亦推介《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另一作品《反脆弱》(Antifragile),從中得到3個教訓。首先,脆弱的物件受壓就會折斷,但反脆弱物件在壓力下更加堅韌;第二,為了使系統變得反脆弱,大部分組件必須脆弱;第三,反脆弱系統在壓力下行之有效,在於產能有所提升。

把堆沙遊戲引伸至經濟層面,經濟「沙堆」有眾多小型沙崩紓壓,不會出現大型「不穩定手指」及發生巨型沙崩。可是監管機構及央行盡力阻止市場出現輕微損失,或實際上製造了巨型「不穩定手指」,結果拖垮整個體系,引爆全球經濟衰退。

此外,負債纍纍的政府仍向國民許下種種開支承諾,背負龐大無資金準備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正形成最龐大的「不穩定手指」。

當下一波經濟危機爆發,看似無關連的問題將突然交織在一起。過往不相關的資產類別將在最惡劣時刻,全部串連成一體。雖然政府將插手試圖緩和危機,最終市場仍須自行清理門戶。多年來電腦模型仍未能準確預測沙崩何時發生,但投資者必須學會進可攻、退可守。忽略「不穩定手指」可令人一下子損失一切;害怕「不穩定手指」,無視根基的穩定,亦會錯失很多機遇。

勿盲目押注指數基金

不要盲目押注於指數基金,以為可以一如往昔般收復失地。下一波「沙崩」將改變復原的性質,因為其他市場及新科技正改變投資成功之道。筆者重申投資者不要只顧買入長揸,對60/40股債組合要避之則吉,審慎樂觀方為長勝之道。

作者:John Mauldin
来源:信报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