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千亿财赤,香港该如何开源节流

财富   2024-12-24 06:08   广东  


源自:东方财经杂志

年度的香港财政预算案公众咨询12月15日正式展开,这次咨询期中预计焦点在如何处理“千亿财赤”,咨询结果预定在明年2月26日公布,港府财政司长陈茂波表示,必须更谨慎管理公共财政。

在展开公众咨询前,港府已提早释放“千亿财赤”消息,陈茂波12月初即在香港立法会首度交待,本年度香港的财政赤字估算,调整至1000亿元(港币,下同)左右,比年初财政预算案估计的481亿港元多出逾倍。

1000亿元是什么概念?

港府在历史高峰时期一度坐拥逾万亿元的财政储备,相当于政府两年多的总开支。不过,过去五年香港都深陷财赤,仅2021/22年有盈余293.6亿元,其中,2019/20年度财赤1057.5亿元、2020/21年度财赤2325亿元、2022/23年财赤1223亿元、2023/24年财赤1002亿元,到最新估算本年度财赤1000亿元,预期财政储备将跌至6331.7亿元。

如与2019年盈余高峰时期的1.17万亿比较,则累计减少约45%,只够港府维持运作不到一年。

这就难怪千亿财赤的字数一公布,随即引起社会哗然。香港特首李家超到北京述职,他承认12月13日向国家主席习近平“有提及香港面临财赤,亦可能经过三至五年间将财赤会处理好,力争收支平衡”,这意味着未来数年官方仍要面对财赤问题。

结构性财赤来临?

香港是细小而开放的经济体,政府收入极受经济波动影响。陈茂波解释,香港财政赤字的扩大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导致港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卖地收入、楼市印花税及利得税等均显著下滑。尤其是地价收入,在本财年首七个月仅实现37亿元,远低于预算的330亿元。这让政府的财政储备跌至10年来的新低。

背后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港府的经常开支猛增。例如投入资源巩固经济增长势头及改善公共服务,继续提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等开支。正如陈茂波所言,“福利、医疗及教育开支都与民生相关,面对人口急速老龄化,医疗和福利开支增长的确会有压力。”

以长者2元乘车优惠计划为例,港府10多年前推出这项政策的原意,是要让65岁或以上长者过上较好的生活。上届政府没有正视香港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突然把申请门槛的年龄降低至60岁。结果,符合优惠条件的人数急剧增加,项目的开支很快就从2019至2022年度的12亿7000万元,攀升到2023至2024年度约40亿元。

外界关注特区政府如何应对财赤,李家超及陈茂波早前均明言,会从节流及开源着手,亦推出不同措施刺激经济,增加收入。

陈茂波认为本港金融业有新亮点。
陈茂波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难免遇到挑战,香港在直面应对的同时,更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机遇和前景上。当局一直努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的市场,尤其持续加大力度推动创科发展。除加快推动创科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亦致力以科技赋能,提升各行各业的生产力。而相关工作已渐见成效,为香港未来的高质量提速发展,打下更稳固的基础。

他表示,香港10月零售总销货价值按月录得回升、近月食肆收益亦大致平稳。早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恢复并扩大,内地来港旅客数目显著上升。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旅客人数,更已恢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本地零售、餐饮和旅游相关行业人气显著转旺。

此外,陈茂波认为本港金融业也有新亮点。他以近年发展强劲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为例,表示去年淨资金流入增长约3.4倍,约3900亿元。在正面预期带动下,不少国际的资产管理巨企和银行都加大其在港的人手和规模,包括租用更大的办公空间,而本地的创科生态圈亦愈趋蓬勃。

他指出,本港的初创企业数目再创新高,其中非本地创办人成立的初创数目占比,亦上升至28%。母公司在境外的驻港公司总数亦创历年新高,代表海内外加紧宣传香港优势的工作已渐见成效。

陈茂波表示,他认为赤字情况属周期性,政府已提出财政整合计划,节流方面主要削政府部门开支,包括冻结公务员人手、政府部门今年起削减经常性开支1%,今年会检视力度是否足够。他表示,政府不急于在一至两年内收支平衡,按目前财政储备能力,以过渡形式进行财政整合会较合适。

李家超则向传媒表示,日前到北京述职时曾向领导人汇报香港财赤问题,希望3至5年内处理好,会尽量将对市民的影响减到最低。他强调国家就是香港的最大机遇,会努力对接国家的发展战略。

李家超特别提及,感谢中央过去一年推出多项挺港措施,包括优化个人游签注、增加个人游城市,及最近恢复深圳“一签多行”,会确保香港整体处理能力,落实得好,相信之后会有不同新政策推出,与中央不同部委有沟通,共识是有序平稳,中央惠港政策将陆续有来,要把握好每一项惠港措施。

“一签多行”恢复后,本港不同行业的生意增长达到10%至20%,香港亦会扩展东盟、拉丁美洲市场,很快就会推展至中亚市场,李家超强调,特区政府、各界及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这个机遇,将这些带来给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用好它、扩大它、增值它。

危机还是契机?

政府连年财赤,无疑加剧港人对港府财政管理能力的质疑。平心而论,上述特区两位领导提及的措施长远来说有助增加香港经济动力,但对于解决当前财政紧绌问题可谓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少资深商界人士表示担忧,称若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未能拿出具体方法开源节流,可能会影响海外评级机构对香港的信贷评级。

在开源方面,有人建议官方开征新税,但港府对开源的做法颇有保留。陈茂波已表明不希望加重市民尤其是中产人士的负担,以及要顾及香港整体营商环境。但在节流方面,民生福利往往易放难收,在社会遭遇的阻力巨大。

有港媒则披露,政府部门日后花钱已不可能像过往好景时一样“疏爽”,即使近年获得政府大力投资的创科业也不例外。据悉,创科局早前知会香港五个研发中心,政府对它们的资助仅止于2028年,过后要自负营亏。

陈茂波已表明不希望加重市民负担,以及要顾及香港整体营商环境。
香港公务员薪酬占政府经常开支逾两成,不少人于是提议港府学习内地削减公务员薪酬,与市民共渡时艰。不过,港府至今不置可否。有人分析,这是因为公务员的薪酬开支在1100亿元左右,即使要求所有公务员减薪一成,也只能为政府节省约110亿元,对解决财赤的贡献不大,反而会打击公务员士气。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财政赤字的扩大并非危机,反而是推动经济向前的重要契机

智库“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传媒撰文指出,“财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财赤的误解”,因为即使出现赤字并不意味“入不敷出”或“债务危机”,没必要陷入“赤字恐慌”。

梁海明表示,真正限制政府开支的不是赤字规模,而是经济中可用资源的多少。目前,香港面临人口老化加速、房屋供不应求等多重挑战,正正表明经济活动当中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与其担忧赤字扩大,政府更应关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的大型公共投资,以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香港总商会主席陈瑞娟也提到,支出要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同时要为未来发展持续投资,产生赤字都可以接受。强调政府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约6.1%,远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逾80%的水平,更远低于日本的逾两倍

陈瑞娟认为,社会毋须太担心赤字,政府有将未来基金存放于外汇基金作长线投资,今年高息环境带来倍数回报,相信对政府财政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香港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指出,现今的国际舞台上是“不进则退”,尤其是近年新加坡、上海,以至迪拜等地都有意取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本地的多个业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都证明了香港有改革求变的需要。

他认为本港需要促进资金筹集的活动,吸引更多国际公司,一同利用技术和创新科技发掘大湾区市场。对于旅游业,马时亨认为需要新的吸引力,除了已有20多年历史的迪斯尼乐园和海洋公园外,亦要为本港添加新的景点。

另外,香港一直以美食闻名,他认为应开发更多餐厅,例如在维港两边增加更多餐厅,以善用美丽的海港,巩固美食天堂的美誉。 

马时亨亦指出香港的服务水平需要提高,否则将有损香港的形象,他认为,港人的危机感不足,亦不够“Hungry(渴望)”,除了政府外,民间亦应落力帮助改革,他以韩国为例子,在亚洲金融风暴时纷纷出力,甚至“捐金畀政府”,他表示见证了香港数十年的变迁,认为香港人亦有如此拼搏的“狮子山精神”,一同出一分力,香港的适应能力绝对足以重上高峰。

官方究竟能如何开源节流?香港社会正在静待港府出招。

来源:东方财经杂志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