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元描述: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结合重塑人机协作,多模态学习开启通用智能大门,情感智能拉近人机距离。从智能制造到教育康养,智能机器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自然语言处理到计算机视觉,从智能制造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在这场智能革命中,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结合,正在重塑人机关系,开启人机共生的新时代。
近日,腾讯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举办了“AI时代的人机关系展望”论坛。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多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展开了深入讨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机共生的美好图景。
大模型赋能具身智能,开启人机协作新篇章
大模型,如GPT-4、ChatGP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在过去一年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新浪潮。而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正如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所言,大模型的学习、推理、规划等认知能力,将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够灵活地行动,还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交流,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得力的助手。
但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面临挑战。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指出,具身智能需要在普适性和特殊性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机器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通用能力,以适应不同环境;另一方面,又需要针对特定场景进行专门设计和训练。这需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实现“软硬兼施”。
智能时代的“机器新生”,将走向何方?
当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它将在哪些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未来5年,我们的生活将因智能技术而发生怎样的改变?
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认为,机器人的落地应用将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封闭到开放、从To B到To C”的发展路径。在智能制造领域,装配、搬运等场景将率先实现自动化;在服务领域,医疗康养、教育陪伴等有望成为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孙富春教授补充道,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将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产品的快速迭代,极大提升生产效率。而在教育领域,具身智能将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因材施教,激发学习潜力。
跨模态学习,打开通用智能的大门
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道路上,多模态感知和跨模态学习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正如人类依靠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认识世界,机器人也需要融合多模态信息,构建起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目前,视觉感知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在触觉、嗅觉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跨模态的信息同步和融合将极大地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张正友表示,“就像婴儿通过多感官互动来认识世界一样,机器人也需要在多模态数据中寻找规律,建立起抽象的认知模型。”
情感智能,拉近人机距离
在人机共生的时代,我们不仅期待机器人能够完成任务,更希望它们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提供贴心的陪伴和服务。情感智能,正是拉近人机距离的桥梁。
“赋予机器人情感表达和交互能力,将极大提升其在陪伴、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孙富春教授指出。试想,当你心情低落时,一个能够感知你情绪,给予你温暖安慰的机器人,是否能带给你一丝慰藉?
但机器人能否真正拥有情感,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都还没研究清楚人类的情感从何而来,”张正友坦言,“更不用说赋予机器人情感了。但我们可以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情感表达,学会更自然、贴心的交互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迈向AGI,大模型的进化之路
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它正在从单一的“文科生”,向“理科生”和“工科生”进化。未来,大模型有望成长为集语言、知识、逻辑推理于一体的AGI系统,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智能的力量。
“但实现机器意识,仍然任重道远。”孙富春教授提醒道。图灵测试虽然为评估机器智能提供了一个标准,但外在行为与内在认知之间,仍有一道鸿沟需要跨越。这需要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意识的本质。
拥抱智能革命,开创人机共生新时代
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来,既带来无限机遇,也充满诸多不确定性。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以审慎的态度管控风险,在人机协作中找到发展的最佳路径。
“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见证的最大科技革命。”孙富春教授感慨道。大模型、具身智能、多模态学习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开启人机共生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