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元描述:港股大涨折射中国资产重焕生机,半导体、地产等板块轮番上涨,外资加速流入成助推器。经济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资产正酝酿波澜壮阔的长期慢牛行情。
近期,港股市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恒生指数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波港股大涨,不仅仅是一时的市场热情,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一、港股各路英雄竞风流
港股之所以大放异彩,各板块的轮番上涨功不可没。
半导体产业首当其冲,成为资金追捧的“宠儿”。宏光半导体一度飙涨超312%,晶门半导体大涨超90%,中芯国际涨超22%。国际投行纷纷聚焦半导体投资机会,淡马锡、红杉资本、贝莱德等知名机构频频现身多家半导体公司的调研名单。
地产股同样一飞冲天,辰兴发展大涨7.52倍,宝新置地、新天地产集团纷纷斩获“翻倍”战绩。消费、医药等板块也不甘示弱,持续吸引增量资金跑步入场,推动估值水平节节攀升。
港股“多点开花”,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全面回升。在“政策春风”和“资金活水”的双重滋润下,投资者信心持续增强,纷纷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
二、牛市基因早已埋下伏笔
纵观港股历史,牛市的基因往往源于基本面、流动性等核心因素的共振。
回顾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的牛市行情,彼时恒指从21000点一路高歌猛进至31000点,累计涨幅超过43%。美联储的“放水”政策功不可没,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为港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而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恒指再度上演“惊天一跳”,短短数月内暴涨近50%。这一波行情的导火索,正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重燃信心,加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多重利好共振推动港股一飞冲天。
环顾当下,中国经济正迎来重大拐点,资本市场迭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政策基调已然转向,扩大内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重磅举措,无不彰显决策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新兴市场资产重新焕发生机。而此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恰逢“估值修复”的良机。
内外因素交相呼应,为港股牛市打开了想象空间。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港股“牛冠全球”绝非偶然。
三、外资加速涌入成“助推器”
在这场港股盛宴中,外资无疑扮演了“头号玩家”的角色。
Wind数据显示,在日本交易所上市的A股南方中证500指数ETF,近期涨势如虹,5个交易日暴涨1300%,7个交易日飙升1572%,9个交易日更是一举拉升1736%。如此惊人的涨幅,充分印证了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青睐之情。
从港交所的数据同样可见一斑。去年10月,摩根大通一天之内斥资超41亿港元,大举增持比亚迪、香港交易所、中国太保、青岛啤酒等中国资产。作为全球知名投行,摩根大通的举动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贝莱德、富达等国际知名基金也纷纷表态,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上调至“超配”,认为中国股票相对于发达市场的折价空间已接近历史极值,未来上行空间可期。
外资疯狂涌入,既是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必然选择,更成为港股这波行情的“助推器”。在外资持续加仓的背景下,港股“牛”势有望更加强劲。
四、估值修复尚有空间
在这轮港股大涨中,不少投资者难免心存疑虑:股价涨幅如此之大,会不会已经透支了未来的上涨空间?
Wind数据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答案。在本轮行情启动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一度跌至8倍以下,创下了20年来的历史新低。即便经过近期的大幅上涨,恒指市盈率也仅为10.73倍,与过去10年中位数持平,尚未达到11.97倍的“危险区间”。
恒生科技指数的情况类似,目前市盈率为28倍,不及过去5年36倍的中位数水平,更远低于44倍的“警戒线”。
可以说,经过长达数年的调整,港股已经完成了估值的充分回归和修复。当前估值水平不仅不算高,反而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只要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港股的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五、拥抱注定不凡的“慢牛”
站在当下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正在酝酿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这一次,港股的暴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中国资产重焕生机的必然趋势。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内需激发政策迭出、中美关系缓和等一系列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有望重启高质量增长的新征程。而资本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势必也将迎来一轮长久而深远的结构性牛市。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把握这波“慢牛”行情的关键,在于拓展视野和格局,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在于以长期主义的理念去思考价值投资的内涵。唯有如此,才能在波动中把准方向,在纷繁中看清本质,在市场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慢牛”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