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 万国威:扎实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领与服务保障

文摘   2024-11-18 10:21   上海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是显著提升基本民生福祉的关键,因此通过社会工作的有效部署来破解当前社会治理实践中的难题意义重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我国在新时期劳动就业领域面临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也为下一阶段积极利用社会工作实践来夯实新就业群体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就业群体面临不少治理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的到来,我国的产业布局和就业格局近年来出现了急剧转变,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直播电商等为代表的依托现代数智平台涌现的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我国现阶段劳动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年初完成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数量已达8400万人,该人群主要以男性农村户籍青年人口为主,其劳动时间、用工形式、工作内容、考核机制以及组织形态等均与传统行业具有较大差别,因此我国以固定劳动关系、稳定用工形式为基础而设计的各项社会治理机制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具体而言,我国新就业群体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一是数智技术平台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技术对人的某些约束,算法对个体行为的强大约束力使得劳资双方存在不小张力,一些劳动者劳动时间的延长或劳动报酬的缩减需要足够重视。

      二是新型劳动关系使得用工单位与个体之间的劳动关联某种程度上被削弱,虚拟平台替代实体组织成为与劳动者对话沟通的对象,这使得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情感联结出现了一些裂痕,不利于劳动者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事业观。

      三是既有的针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主要以稳定的就业岗位为前提来设计,尤其是社会保险是以固定收入为标准、以企业和个体共同缴费来收缴,但当前外包比例较高且一些企业参与缴费方式发生变化的新就业形态显然不适用这种社会保障形式,而且容易使得劳动者的养老、医疗等长期风险暴露在国家保障之外。

      四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往通常以户籍地为基础来开展,但新就业群体常会伴随着跨区域、跨城乡的大规模流动,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享有本地基本公共服务这一理想化目标面临着不少困难。这些方面展现出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转变,以青年人口为主的新就业群体必须纳入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整体视野中,必须通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来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




抓住新就业群体工作的关键



      将上述问题汇总研究,我国新就业群体面临的治理难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党建引领工作,即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如何适应新时期流动性大、原子化强的新型就业形态,如何在工作范围广、更替速率高、时间弹性大的新就业群体中广泛构建引领有道、执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如何真正实现基层党组织对于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情感关怀并根本性解决数智平台对人的情感诉求关注不够的问题。

      其次,如何通过系统的民生保障制度改革来尽可能减少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即如何将现行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延伸覆盖到新就业群体,如何为新就业群体的个体发展与家庭和谐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与服务支持。

      上述两个问题构成了我国下一阶段开展新就业群体工作的要点,也是自觉利用社会工作创新来实现社会治理良好发展局面的重中之重。

      扎实做好青年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领与服务保障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围绕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要高度重视新就业群体尤其是青年新就业群体所存在的切身难题,密切关注青年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动态与行动变化,积极研判其在劳动关系领域的诉求与民生领域的态度,利用我国的体制与制度优势来关心关怀青年新就业群体的长期发展。

      二是要突出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视以党组织教育来占领新就业群体的舆论主阵地,加强平台经济领域的党建,从总部党组织的规范建设逐步扩展至核心部门与分支机构,增进基层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组织覆盖,保持基层党组织在新就业群体党员管理与服务上的适当灵活度,利用党组织管理下沉来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对青年人口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是要系统激发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来凝聚部门建设共识,积极凝练总结各地在流动党支部建设、集体维权、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创新党的工作方式上的成熟经验,以典型经验为依托、以理论知识为内核、以实践自觉为方向来推进我国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引领作用。

      四是要适度做好对数智技术平台企业的规范,规范新兴就业领域的劳动关系及企业、个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尤其是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社保缴纳等重点环节要加强对平台经济的必要监督,减少数智技术的算法压榨、隐私侵害与过度劳动剥夺,强化其对青年员工的精神关爱,鼓励新兴就业领域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五是要系统开展以社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推动建立更加灵活、包容、普惠的社会保险分配形态,夯实社会救助制度与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制度,为新就业群体及其家庭构筑更加安全的保障线。

      六是重点发展本地基本公共服务,拓展以公民资格为基础的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重点在新生儿免疫、公共托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失能失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等领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政体系应当逐步以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来实现资源分配。

     七是要加大基层社会工作服务队伍的建设,在高校中增进专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在人员招募过程中设置基本门槛,强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体系化培训,增进其服务品质、过程与能力的考核评估,国家在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薪资待遇、职业荣誉等方面给予基层社会工作服务队伍更大的支持。

     八是要善于利用数智化手段来破解基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赋能与减负难题,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来识别、监测、帮扶陷入困境的新就业群体,依法利用民政、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来实现对于高风险、不稳定新就业群体家庭的追踪帮扶。

     九是引导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用好舆论媒介宣传,形成尊重劳动者、关怀劳动者的社会风尚,降低对新兴职业的职业歧视并健全职业平等观念,以典型个案为契机加大对新兴领域劳动者挺膺担当、积极有为精神的宣传。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社会工作系主任、临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11-17  03版)

编辑:丁玉婷

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