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6日
会议地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2号楼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学学会
承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学术支持:《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青年研究》
开幕式
09:30-10:00
会议室:5楼多功能厅
主持人
李 骏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所长)
1.会长致辞
文 军(上海市社会学学会 会长)
2.理事会近期工作汇报
盛智明(上海市社会学学会 秘书长)
3.优秀论文颁奖
4.合影留念
主旨报告
10:00-11:40
会议室:5楼多功能厅
主持人
包蕾萍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所长)
1.人民城市的发展取向与治理优化
马西恒(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教授)
2.对新发展阶段新职业群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张海东(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3.从职业多样性到安居压力:城市包容性何以影响市民化
魏万青(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授)
4.迈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治理:实践逻辑与多重挑战
唐有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5.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从联结到协同
田 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教授)
平行论坛研讨
13:00-16:30
平行论坛1:社会治理与政社关系
会议室:5楼第五会议室
平行论坛2: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
会议室:5楼第七会议室
平行论坛3:数字转型与社会分层
会议室:5楼第六会议室
平行论坛4:社会理论与社会生活
会议室:5楼第二会议室
平行论坛5:婚姻家庭与情感关系
会议室:5楼第四会议室
平行论坛1:社会治理与政社关系
上半场主持人
李 峰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授)
评议人
徐丙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编辑部主任)
1.共同体的生活性: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另类想象
杨 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2.政府助推何以驱动社会成长:社区参与式治理建构的形成过程和深层逻辑
吴 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3.让工作被看见:基层政府的“展示”行为及内在逻辑——基于东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张贯磊(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文化与社会学教研室 副教授)
叶 敏(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4.混合型动员:基层法治现代化有效推进的动能机制
赵文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
冯思贤(中共徐汇区委党校 教师)
5.双重逻辑叠加:一个情绪“增压-传输”的传播解释模型
张结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下半场主持人
黄晓春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评议人
吴 同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6.情感推扩、生活联结与制度认同:城市“积极行动者”社区参与的家园逻辑
赵云亭(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讲师)
7.以义为利: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伦理
袁君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博士研究生)
8.超越控制性治理:基层治理实践中政社抱团合作的行动机制
秦 莲(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徐选国(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9.“规范”与“重组”:面向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空间治理实践
滑 哲(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博士研究生)
10.为何不能与何以可能:注意力分配视角下基层治理遇阻的“结”与“解”
杜婧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平行论坛2:乡村振兴与社会建设
上半场主持人
马西恒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教授)
评议人
侯利文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1.“系统与生活”视角下乡村数字治理的悬浮逻辑及其化解路径
佘国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2.当直播隐入生活:数字鸿沟视角下农村老年人的平台实践——基于快手网络情感主播“剧情式带货”直播间的田野调查
王雨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硕士研究生)
赵德雷(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副教授)
3.乡村直播产业链中的技能生成与分配——以连云港海头镇乡村带货直播为例
吴雨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李东晓(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传播学系 博士研究生)
4.内外耦合:新内生视角下乡村治理实践的路径探索——基于华北W镇的经验研究
王云龙(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5.缺失与回归:艺术乡建中村民主体性问题研究——以月亮湾作家村和临沭县朱村为例
栾玟婧(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下半场主持人
杨 君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臧得顺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6.社区服务中的家业一体:乡镇社工站社工的生活和劳动何以互嵌
侯利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周 鹏(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7.展演中的真实:职业照护者情感劳动的边界生产——以上海H心智障碍机构为例
王淑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硕士研究生)
8.“文明”普及下的分隔与悖谬:以山东S村厕所改造为例
王堉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硕士研究生)
9.流动的稳定:志愿服务的数字联结机制及其反思
方淑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10.“志愿”重塑与社区拆解:社区熟人网络运作的表现与变化
牛欣怡(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本科生)
吕月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本科生)
平行论坛3:数字转型与社会分层
上半场主持人
盛智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评议人
王晓楠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1.数字技术驱动社区办公革命:过程、机制与后果
马瑜寅(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博士研究生)
2.弄潮儿与溺亡人:AIGC浪潮下求职青年的算法周旋
郭慧玲(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讲师)
孙诗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本科生)
3.何以保障非稳定劳动者权利——以网络主播为例
谢辰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硕士研究生)
项 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讲师)
4.高校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适应:一个低门槛高科技的悖论
柏久新(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本科生)
梁玉成(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教授)
5.我国数字性别差异模式——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探讨
罗广洁(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李 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下半场主持人
田 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教授)
评议人
薛立勇
(《社会科学》 编辑部主任)
6.社会分层对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及变迁
王晓楠(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雷开春(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7.社会出身、本科文凭与职业地位获得:基于世代差异的考察
杨 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8.中国公众职业信任的影响机制
李蔓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9.职业代际传递过程中的家庭多维资源投入效用及其世代效应
张陈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博士研究生)
10.社会分层、共同富裕理念与收入分配感知——基于合法化的分析框架
王 鹏(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博士后)
平行论坛4:社会理论与社会生活
上半场主持人
魏万青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授)
评议人
刘正强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1.《规训与惩罚》中的“透明性”——一部权力技术演变史
张 远(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博士研究生)
2.面向未来:新发展社会学的时间之维
李珊珊(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 博士后)
何雪松(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3.国际视野下老龄社会学发展与本土创新展望
侯逸飞(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助理教授)
4.组织的边界工作:医院对病人的治理实践
刘应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博士研究生)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5.流动的“关系”:关系就医中的关系运作过程
赵成尧(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本科生)
廖力辉等(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本科生)
下半场主持人
赵文聘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研究员)
评议人
田 青
(《社会》 编辑部主任)
6.闯荡的料:90后小城青年择业观念及其生成逻辑——基于E市的实地研究
孙艺璇(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博士研究生)
7.轻食的意义再生产——城市青年轻食实践中的行动逻辑与身体建构
叶自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8.交往行动理论视角下MBTI话语在青年社会交往中的应用——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张露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硕士研究生)
9.个人不确定性体验的生成机制及其反思
吴志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文 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授)
10.不确定性风险中消费者信任建构及其反思——基于上海市X人寿保险公司的案例研究
高 芸(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硕士研究生)
平行论坛5:婚姻家庭与情感关系
上半场主持人
刘汶蓉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评议人
朱 颖
(《学术月刊》 责任编辑)
1.“家”的释义分歧与疏解理路——以一场社区冲突的隐秘逻辑为例
吴 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缪如歆(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硕士研究生)
2.进退两难:育儿假政策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与职业差异影响
陈雨蒙(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博士研究生)
蔡 弘(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3.阶层化的“好妈妈”——上海市初中教育政策影响下的母职内疚研究
何姗姗(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孙一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本科生)
4.家庭社会阶层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基于中国转型社会二元分层体系的考察
覃文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硕士研究生)
5.父母教育期望偏差与青少年抑郁
李文哲(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硕士研究生)
胡 开(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副研究员)
下半场主持人
吴 真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评议人
张 亮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6.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相亲的互动实践——基于徐汇宜家相亲角的观察
吴连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副教授)
周 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本科生)
7.重筑互助桥梁:城市社区时间银行的社会参与困境及纾解路径——以柳州市D社区为例
赵梦天(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博士研究生)
8.失衡、“脱嵌”与“再嵌入”——转型视野下青年“断亲”的社会学解释
高 亮(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讲师)
9.双重累积与青年离婚的生成机制
张肖蒙(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10.爱自己和做自己:城市青年女性婚姻退避的探索性分析
刘心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刘汶蓉(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